第三十章会议,粮食和人口 (第1/2页)
1950年秋,整个安南都充满了丰收的喜悦。特别是分到土地后的安南当地的百姓。
河内总督府的会议室内,
"诸位,今天叫大家过来开会,是想总结下安南各方面的情况,有哪些做的不好的,要改正。做的好的,继续维持。"
李崇文把各部门送上来的资料整理后,发给在座的各位。
"农林部的先说说最近的秋收情况吧!"李崇文让农林部先开个好头。
"各位同僚,委员长!我先说说农业的情况吧!"
"安南在高卢鸡的殖民时期的粮食生产率不高。高卢鸡的殖民者在安南强制推行单一经济作物种,安南土地种植是以经济作物(橡胶、咖啡、甘蔗)为主,粮食种植面积被大幅度压缩。"
"红河三角洲作为核心农业区,1949年水稻亩产仅150-200公斤,粮食总产量仅有250万吨左右,这远低于我们的预估。"
"分到土地后农民的生产热情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今年我们的粮食估计有400万吨到500万吨!"农林部的部长高育粮对着大家说着今年收获的粮食。
不过听到粮食产量后,在座各部门部长的脸色有些难看。
"高部长,粮食产量为什么这么少!"
"经过计算,仅仅是红河三角洲的一年粮食产量就可以达到500万吨。丰收时期,红河三角洲的粮食产量甚至能达到600万吨!"夏威看着手上的粮食产量,很不满意。
"这点粮食够做什么,连养活安南1800万人口都很困难,按照每人每年400公斤(温饱)粮食计算,1800万人每年就需要720万吨粮食。"
"即便降到每人每年300公斤的最低保障量,也需要540万吨粮食,这差距的数目也太多了。更何况跟随我们南下的百姓,我们不能让他们饭都吃不饱,他们是我们统治安南的根基。"李文桂看了粮食的缺口,很不满意,作为农民出身的桂系军人,李文桂对粮食很敏感。
"粮食产量这么大的原因和鹰酱有关!"
农业部的部长高育良向大家解释道,
"在50年我们进行土地改革后,分到土地农民种植水稻的情况逐渐增加,但是因为鹰酱的军需订单的到来,原本需要将部分经济作物改种植水稻的行动停止了,并且加大了经济作物种植面积!"
"还有另一方面的影响,安南的水利设施损毁严重,高卢鸡的殖民者不怎么修理安南的水利设施,导致红河三角洲涝灾频发,实际产量波动很大。"
"不过给各位不用担心,橡胶,咖啡,蔗糖都是鹰酱急需的,他们给的价钱很好。我们向万佛之国,这些东南亚国家购买粮食足够让安南的人民1800万实现温饱!"
高育粮对鹰酱的大方感到满意,就是那些鹰酱的后勤部门军需官要的回扣有些多,为了和后勤部门的军需官打好关系,委员长还将一个黄金做的圣母玛利亚雕像送给他们的上级。
"那我们工业化的粮食缺口大吗?"
"进口的粮食可以覆盖这部分吗?"
李崇文听完高育粮报告后,向工业部的部长孙长城后问道。
"截至目前为止,安南的总人口为1850万,其中城市人口占比不足百分之八,大约有148万人。"
"按照鹰酱提供的资料和我们统计安南境内的人口流动。工业化初期,农村劳动力会向城市转移,工业化初期城市人口估计每年都会增长百分之五,那么明年安南工业相关人口(工人、技术人员等)约需新增92万5000人,城市的总人口达240万。也需要96万吨粮食"
"增加的粮食不算多!"
"饲料方面用粮,工业化伴随畜牧业发展,安南工业化人口的肉类消费占比将会提高到百分之十五,饲料的需求也会增加!"
"目前,在工业用粮方面。如食品加工的酿酒、淀粉等工业消耗粮食约占粮食总产量的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其他工业,如化工原料(酒精、甘油等),占粮食总产量百分之二。"
"就像高部长说的那样,有粮食缺口,但还可以解决""对安南目前的工业化没有任何的影响!"
孙长城很赞同出口经济作物换取外汇再从东南亚购买粮食,这样可以剩余大量外汇用于安南的工业化。
"橡胶,咖啡,蔗糖这类经济作物的收益怎么样?"李崇文听知道粮食的问题影响不大后,问起这类经济作物的收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