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岁岁文学 > 1949南征东南亚,海外建国 > 第八十一章 商人

第八十一章 商人

  第八十一章 商人 (第1/2页)
  
  (pS:上一章的后半章之前发错了,已经修改了,可以去看看)
  
  "陈老先生,觉得怎么样?"
  
  陈德明向身边的这位南洋侨商询问,
  
  "不错,不错!"
  
  "这个橡胶工厂建的很好!"
  
  陈老先生看着面前逐渐完工广陵(太原)橡胶工厂满意的说道。
  
  "陈老先生,因为这家橡胶工厂主要是用于生产军工橡胶制品的,所以国家会入股这家公司,并派遣监管人员。"
  
  "不过陈老先生您放心,我们不会干扰工厂的正常运行的,工厂的管理权还是属于您的。"
  
  陈德明解释道,这家橡胶制品工厂属于半军工企业,而且是安南境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橡胶制品工厂。
  
  所以根据安南制定的政策,这类工厂需要国家进行投资参股。
  
  "没有问题!"
  
  陈老先生不介意的回答道,他在安南已经赚到很多钱了,一点股份能换来和安南交好,对于他来说还是很划算的。
  
  陈老先生是第一个来到安南投资的南洋华裔商人,那时候复兴军才刚刚站稳脚跟,陈老先生就派人来到安南,说要开一家贸易公司,将安南的产品出口的国外,还捐了一笔钱给复兴军。
  
  陈老先生的企业得到安南的全方位优待,陈老先生还在琅琊(海防)建立了一家橡胶工厂,最开始的时候,工厂只生产雨鞋,后来陈老先生加大投资后,工厂便大规模生产自行车的车胎和帐篷了。
  
  半岛战争的爆发后,安南获得鹰酱大量的军需订单,同时也把陈老先生的工厂,纳入到提供军需物品的工厂名单上。
  
  随着半岛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陈老先生的财富也在迅速攀升,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橡胶工厂获得的利益,远远超过他在南洋,辛辛苦苦经营十几年的种植园所获得的利益。
  
  陈老先生在安南的投资越来越大,从一开始的贸易公司,到生产雨鞋,轮胎和帐篷的橡胶工厂,然后到自行车厂,投资的规模也从几万美元到几十万美元。陈老先生本来想建一个轿车工厂的,不过这个项目因为没有技术而被搁浅了。
  
  安南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正式启动后,安南对各种橡胶制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了,陈老先生自然加大了对这部分的投资。
  
  陈老先生也决定在安南定居了,他把自己在南洋的生意交给自己的大儿子后,便带着小儿子一家在安南定居下来。
  
  在回长安(河内)的路上,陈老先生表示想看看安南老百姓的生活过得怎么样了!
  
  在农村,陈老先生发现负责管理农村的农村发展委员会,已经开始对农民进行扫盲,整修水利,开挖水渠,开荒垦地。
  
  陈老先生所到之处,到处都是工地,无数男男女女挑着担子,忙来忙去,一副热火朝天的样子。
  
  "开饭了!"
  
  在农田上的一个大汉大声的喊道,
  
  工地上的农民都放下手里的工具,开始休息,吃午饭了。
  
  "老乡,你们这是在吃什么啊?"
  
  陈老先生走到一名老乡的身边问道,
  
  "馒头啊!"
  
  "没见过吧!这可是用白面做的。"
  
  老乡一脸神气的说道,对于陈老先生这一行人,他早就见怪不怪了。
  
  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上面的人下来考察。
  
  听村长说,这些人大多都是南洋华人富商,来这里看看他们这些农民的生活,偶尔还会有一些洋鬼子过来呢,他也算是见过世面了。
  
  "吃这么好啊!"
  
  "你们每天都吃这个吗?"
  
  "这是工地上提供的伙食吗?"
  
  陈老先生有些惊讶的问道。
  
  "当然了,不要说每天了,每顿都可以吃上白面大馒头!"
  
  "这些馒头都是我们自己带的,工地上不包吃的,只给工钱。"
  
  老乡吃完一个馒头后,继续说道。
  
  "工地给的工钱很多吗?都能吃得起白面了?"
  
  陈老先生很疑惑,什么时候底层的老百姓吃得起这么好的粮食了。
  
  "老先生,这你就不知道吧!"
  
  "现在市面上的面粉,到底有多便宜,而且都是细粮。当初这些面粉在城市售卖的时候,我家婆娘和村子的女人都去抢购了。"
  
  "我们还以为这样的好事,一辈子只有这么一回,结果你猜怎么着?"
  
  老乡兴致勃勃的看向陈老先生。
  
  "怎么样了?"
  
  陈老先生也被提起了兴趣。
  
  "那些面粉不仅没有减少,还多了起来,现在镇上的粮店都有卖了,这价钱比之前的价格还要低!"
  
  "我家婆娘买了好几袋面粉回来,到现在还没有吃完,我家婆娘现在是看到那几袋面粉就非常生气。"
  
  "说是,晚点买就好了!现在平白无故的多花了一笔钱。"
  
  老乡乐呵呵的说道,他这一辈子第一次经历这么离谱的事,粮食居然可以降价的,而且还是细粮,真是李长官保佑啊!
  
  "那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吗?"陈老先生问道。
  
  "不好的地方啊!"
  
  "我想想……"
  
  "好像没有什么不好的,现在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今年赚了一大笔钱,还盖了一间大房子,自己的孙子还可以免费去上学。"
  
  "有了,就是现在市面上的大米变得非常少,还很贵,让我这个吃惯大米的人,只能吃面条和馒头,感觉有些受不了!"
  
  "还有啊!我家在大城市拉车的小儿子,居然看上了一个半岛的女孩,非要说娶她。"
  
  "如果这个半岛女孩是个黄花大闺女就算了,大不了我们慢慢教她学汉语,关键的是女方还带着两个拖油瓶,你说这算什么事啊!"
  
  老乡说着说着就跑偏了,开始和陈老先生说起家里的烦恼。
  
  其实在老乡看来,现在的生活已经比以前好很多了,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不过是借着家里的小事来敷衍陈老先生而已。
  
  "陈部长,安南的农民现在都可以吃上白面馒头了,真是了不起啊!"
  
  "刚刚我还看到,有些老乡的午餐里面,居然还有肉,问过老乡之后才知道是猪肉。"
  
  陈老先生和老乡聊完后,感慨的说道
  
  "没有陈老先生您说的那么夸张,我们绝大部分的农民还处于刚刚填饱肚子的阶段,只是这个村子比较富裕,所以情况比较好而已!"
  
  陈德明解释道。这都要感谢鹰酱,这个暴发户实在是太有钱了,至于老百姓吃得起的猪肉,应该是琅琊(海防)那边提供的,听说那边正在大规模建设工业化的养猪和养鸡的养殖厂。
  
  "那也很了不起了!"
  
  "老百姓吃的都上是白面,他们还有什么不满足的!"陈老先生感慨的说道
  
  "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陈德明谦虚的说道。
  
  陈德明也没想到,当初和鹰酱签订的小麦粮食协议的效果会这么好,让老百姓这么拥护复兴军的政权。
  
  在城市里,陈老先生看到路上的行人还是有些消瘦,不过已经比民国的老百姓好很多了。
  
  想当初他回家乡探亲,城市到处可见的乞丐、尸体,还有大量的烟馆赌场妓院,看到的是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看到的是老百姓在向路人乞求买走他们的孩子,看到的是老百姓的困苦。
  
  复兴军这帮年轻人能做到现在这个水平,已经非常难得了!
  
  在经过一座小学的时候,陈老先生让司机停下来,听着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觉得格外的欣慰。
  
  在南洋的华商都比较重视教育,陈老先生在南洋还开过华语学校,让附近的华人孩子免费就读,不过后来被殖民地的统治者强制关闭了。
  
  而现在,复兴军正在实现他的梦想,复兴军不仅让他们这些在东南亚的华人有了落脚的地方,不用再被洋人和土著压榨,驱逐甚至杀戮。还让他们的子孙后代能够免费读书,有了改变自己未来的机会。
  
  "陈部长,这样的学校多吗?"
  
  陈老先生向陈德明问道。
  
  "小学的话,还是挺多的。"
  
  "大多数三四个村就有一个小学。"
  
  陈德明想了想后说道,因为安南的小学是四年制的,而且教导学生的内容都是比较简单的,所以需要的教师要求比较低,很容易满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