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混乱的暹罗 (第1/2页)
1953年1月18日
复兴军第五军已经占领高棉三隆、暹粒、马德望三地。
第三军已经占领暹罗东北部的猜也蓬。
1953年1月20日
第五军第503师正式跨过暹罗和高棉边境,向曼谷进军。
第三军第301师向暹罗北部地区进军,第302师、第303师向东进军,目标控制呵叻高原所有城市,城镇。
在复兴军第三军进攻暹罗的东北地区(呵叻高原)的时候,当地生活的老族向复兴军提供暹罗军队的情报,让第三军得以迅速突破暹罗的普潘山防线和占领猜也蓬和呵叻两地。
长安城,总督府内。
"暹罗北部和呵叻高原的情况怎么样!"
李崇文看着第五军和第三军的行军报告。
"情况比我们预想的要好很多,我们还没开始进行土地改革,当地的老百姓已经向我们提供当地暹罗军队的情报了。"
志文拿着一份报告说道。
"哦——!"
"怎么一回事?"
李崇文惊讶的问道,他还是第一次听到当地的老百姓不帮助自己国家的军队,反而向攻打自己国家的军队提供帮助。
"这都和銮颂堪上位以来,实行的大泰主义的民族主义政策有关。"
"暹罗政府的大泰主义中对,华人和少数民族进行压迫,这让我们进军暹罗东北地区的过程中,没有遭到任何的反抗。"
志文解释道,第三军能够迅速控制暹罗东北部地区的主要原因。
自从銮颂堪在1948年通过军事政变上台后,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开始实行大泰主义政策。
宣称所有泰语系人群均属广义泰族,包括中原的傣族、壮族,缅国的掸族、澜沧的佬族、高棉的高棉族。湄公河流域为天然的边界,并声称中原的滇云、八桂都是是泰族的故土。
在这个过程中,暹罗开始了少数民族开始实行压迫政策 比如对华侨进行系统性的压迫。
在经济方面,对华人实行职业限制,加征人头税(华人的人头税从1939年开始,从4泰铢增加到400泰铢)。在文化方面,对华人学校和媒体进行查封和打压。
相比于华人而言,暹罗东北部的老族和北部地区的山地民族更惨。
"暹罗政府对北部地区的少数民族和东北部(呵叻高原)的老族都做了什么?"
"特别是暹罗的老族,要知道暹罗东北地区的老族可是暹罗人口的百分之三十五。"
李崇文现在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暹罗的大泰主义和安南实行的强制汉化政策在本质上是没有任何区别的,只有在实行的相关政策上有区别而已。
"长官,暹罗对老族的实行经济压迫和资源掠夺的政策。"
"暹罗政府的投资集中于中部泰族区,东北部基础设施落后,旱涝灾害频发,农民负债率攀升。该地区占全国人口的35%,但经济贡献率不足10%,贫困率远高于暹罗的全国平均水平。"
"东北部的劳动力大量流向曼谷等城市,从事低端工作(如建筑工、佣人),被中部居民歧视性称为种大米的穷鬼或吃狗肉的野人。"
"还有暹罗政府对老族实行文化歧视,老族被贬为次等泰族,助长社会偏见。媒体将东北人刻画为文盲、未婚怀孕者,强化刻板印象。"
"最重要的是土地政策的问题,在暹罗东北部地区,地主阶层控制多数耕地,农民被迫接受高额地租,加剧了农民的贫困。"
李崇文听完志文的话后,也就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 同化政策,最关键的还是利益的问题。暹罗的同化政策只有强制性的压迫,而没有对其他民族的老百姓让出利益。
对于其他民族的底层老百姓来说,同不同化他们其实并不关心,他们只关心自己的柴米油盐,你让他过得好,他们就会支持你。
"我们需要这些少数民族的支持,特别是暹罗老族的支持,未来能不能把呵叻高原公投并入安南就看我们现在做的怎么样了!"
李崇文发现暹罗比他想象的要脆弱。
位于猜也蓬的第三军的指挥部内。
"参谋长,通知后勤部的人,把缴获暹罗武器都拿出来。"
"还有从303师的部队中,抽调一部分军官到猜也蓬集合。"
第三军的军长林景程看着手里来自长安城的电报说道。
"好的,军长!"
"军长,是有什么事吗?"
参谋长安排好林军长的命令后,问道。
"长安注备在暹罗的北部和东北部地区扶持少数民族的武装势力。"
"让我们为这些武装势力提供他们需要的武器和军官。"
为了不让暹罗给安南的未来带来麻烦,拖延安南的发展,安南需要在暹罗埋上几颗地雷。
本来安南是打算扶持一些底层老百姓的,但是在安南知道暹罗的民族问题后,就决定以扶持暹罗各地的民族武装为主,各地底层人民组成武装为辅助。
安南方面会向暹罗的各地武装出售和援助他们需要各种武器包括火炮,并会向他们提供军官。并向他们保证,会给他们自治权,当然这个自治权需要他们拿着手里的武器去争取。
"暹罗北部和东北部的权贵们最近都在做什么?"
林景程这时候想起暹罗的权贵和地主。
"没有任何任何行动,他们都很配合。"
参谋长回答道,自从暹罗的权贵和地主见识到第三军摧枯拉朽的解决了暹罗的军队后,就没有任何动作了。
"不能等了,第五军已经抵达曼谷。"
"一旦第五军攻破曼谷,我们就待在暹罗的时间就不多了,通各部队还有各地的民兵部队准备清洗行动。"
"这次让各地的底层老百姓冲在前面,他们想要做什么我们都不要管,我们只要钱财。"
"明白,我这就去安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