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愿为丞相鞍前马后 (第2/2页)
继续征战,兵力耗尽,江东能否攻克?
即便得手,北方马腾、韩遂及外族虎视眈眈,何以御敌?
且北军攻江东,非智举。
苏晨思之,曹公此刻犹如赌徒,欲一鼓作气,既复失地,又图全胜。
此念,多凶少吉。
“丞相,当下不宜再战。”
“一者保存实力,应对北患,兼练水军;
二者将士疲惫,粮草紧张,春耕将至,贸然开战非策。”
“虽不与江东交战,丞相可虚张声势,迫其求和。”
苏晨言罢。
曹操沉思许久,觉苏晨所言有理,无奈点头。
“既众议北归,那便撤军。”
“但逼江东求和,恐非易事。”
“长江天险未除,江东岂会轻降?”
苏晨笑中含机:“求和非投降,江东颜面上过得去。且孙权正忙于内政,不愿再生战事,定会应允。”
“届时丞相可索孙权质子至许昌!”
不论送来的是谁,关键在于孙权此举意味着他已默认屈服于曹操。
这对天下局势影响深远。
如同春秋乱世,战败方常需送人质以求自保,此理相通。
后来,这种做法逐渐演变为和亲等和平手段。
曹操听后,面露喜色:“好计策!”
喜悦之余,曹操未忘此行目的。
他神色凝重,热切地望着苏晨:“军师,你曾说赤壁之战后出山助我,这话可还记得?”
苏晨虽有一瞬恍惚,但很快恢复常态。
他当然记得那承诺。
既然答应曹操,便不会反悔。
况且赤壁之战已结束,主线任务完成在即,奖励也积攒了不少。
于是,苏晨含笑点头。
曹操见状更加欣喜。
“哈哈,太好了!”
“刘备三请诸葛亮成就佳话,我曹孟德数次相邀,今日终得偿所愿,真乃人生乐事。”
“军师,莫要自谦不懂谋略。”
“若无真才实学,卧龙、凤雏之名岂不徒有虚名?”
“在我看来,军师远超诸葛亮、庞统、周瑜百倍千倍……得军师相助,天下指日可待!”
曹操开怀大笑,激动之情难以掩饰。
身后的许褚也难掩兴奋。
军师出山,程昱、荀彧等谋士定会震惊。
且军师出山后,婚事也该考虑了。
许褚心中暗喜又警觉。
军师之才,定会引起众多世家豪门招赘之意,需尽快筹谋。
面对曹操期待的目光,苏晨起身行礼:
“南阳苏晨,拜见丞相,愿为丞相鞍前马后。”
“快快免礼。”
曹操快步上前,扶起苏晨,紧握手臂,笑容满面道:“军师,日后相见,无须拘礼,你我如一家人便是。”
苏晨略感意外。
他忽忆起郭嘉,曹操与郭嘉私下无君臣之别,既是师生亦是挚友,常共赴青楼,饮酒谈天。
显然,曹操待他亦如此,并无太多戒心。
苏晨心中微动,笑答:“丞相之言,苏某铭记。”
“甚好!”曹操拍了拍苏晨肩膀,仰头望他,满眼欣赏与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