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暗箭 (第1/2页)
帝后的算计才刚刚开始,可是弘文馆那边却因为昨日长孙皇后差人送来的康王殿下的《秋词》炸开了锅了。
弘文馆掌院孔颖达捏着洒金笺的手在抖。纸上是李平康那首《秋词》,墨渍还混着一股淡淡的香味,皇后竟用装《女诫》的螺钿匣送来这首破诗!
“自古逢秋悲寂寥?他李平康也配谈悲!” 博陵崔氏的崔明礼一脚踹翻青瓷砚台,墨汁泼在墙上挂的《五姓七望谱》,“咱们上月刚用《悲秋赋》讽谏陛下停修洛阳宫,这小崽子转头就写什么‘我言秋日胜春朝’?”
陇西李家的老学究李守素更毒,枯手指戳着“晴空一鹤排云上”那句冷笑:“鹤是五品官服绣样,他这是暗讽我等清流不如禽鸟?快看最后两句——‘便引诗情到碧霄’,碧霄二字在《周礼》是祭天青玉的别称,竖子安敢自比昊天?”
河东裴氏的裴怀古突然薅下墙上《小儿药证直诀》的挂图,拍在案上狂笑:“诸公还没看透?这银丝纹是太医署药典上的忍冬藤纹!皇后拿给三皇子煎了五年药的方巾裱糊诗笺,分明在说——尔等百年诗礼,不如我儿病榻上咳出的半口残痰!”
馆内霎时死寂。博陵崔氏的崔明礼突然想起,三皇子李平康卧床时,他们曾联名上书请封其“惠愍”谥号——原来那孩子早把这笔账刻进骨血里了。
“查!必是尚药局那帮胡医捣鬼!”孔颖达撕碎诗笺扔进炭盆,纸灰混着忍冬藤的药渣飞溅,“几日后曲江诗会,老夫要当众拆穿这病痨鬼——碧霄二字犯前隋炀帝《春江花月夜》的讳,此诗定是剽窃突厥巫医的咒词!”
没人注意到,炭盆里烧焦的银丝忍冬纹正渗出青紫烟雾——那是长孙皇后特意掺进药胶的突厥狼毒草,专为让这群老朽抓挠脖颈时,把明年科举新策的反对奏章都挠成血葫芦,当然这只是长孙的恶作剧,不过这也说明了目前皇家和五望七姓的勋贵们面和心不和的现状。
李平康是一大早接到自己这个便宜老爹李二同志的旨意和赏赐的五百贯钱,这五百贯钱可真是李二相当大方的一次了,因为李二知道李平康现在估计连修缮王府的钱都没有,建设西市的平康楼可以归他拿着这个旨意细细的揣摩了许久,又赶忙在脑海中调出了李二给自己选定的平康楼的那个位置,气的李平康的鼻子都歪歪了,前面是西市,后面是平康坊那是窑窝子啊。
艹平康楼的匾额那可是李二的飞白题字,这不是全天下的人都知道这是我李平康开的铺子了,说好的要顾及皇家的颜面呢?怎么为了内库分得那一半的利润里子面子都不要了?而我他们的亲儿子还成了他们手中的快刀和挡箭牌?尼玛的我是不是有史以来最背的穿越者。
忍了吧,至少我开店的目的已经达成了,有收获自然就要有付出,现在还不是考虑其他的时候,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王府的问题,想到这里李平康叫来了管家张甫,李平康安排张甫再去人市搜寻一些懂的建设院子的奴役最好在找找有没有什么手艺人,不过他还不知道此时少府监的人又给他埋下了一个大雷。
临上朝之前,李世民捏着李平康进献的《秋词》诗笺,指尖在“晴空一鹤排云上“的“鹤“字摩挲良久,突然对身边的大太监张阿难笑道:“传旨少府监,从皇家私库中挑选一批上的木料给康儿盖酒楼!“
张阿难躬身应诺时,瞥见皇帝用朱砂在“排云上“三字画了圈。这圈痕会变成明日御史台密报里的重点——陛下既要三皇子显才,又怕他真成了冲天鹤。
少府监主簿盯着从太极宫翻新工程挪来的金丝楠木,转头对账房苦笑着道:“把进献的楠木记成松木价,玄武岩全按青石入账!“匠作们边清点边冒汗——这批料本是给太上皇修寝殿的,现在全算进李平康的平康楼开支里。
少府监主簿带人走进官仓时,博陵崔氏的西市署令崔明道正堵在门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