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流霞盏 (第2/2页)
墨巨老脸笑成菊花:“这品相的诗会一亮相,五姓七望还不得抢破头?“
“错!“李平康弹了弹盏沿,“精品要吊着卖,残次品镀金边——等诗会后胡商自会捧着钱袋上门求购!“他踹了脚西域琉璃马俑,“这些破烂正好摆在平康楼门口,让番邦商人知道什么叫云泥之别!“
经过了一夜的鏖战,终于三十只完美无瑕的流霞盏码进檀木箱。李平康望着冒烟的窑炉,对张甫比划道:“这次诗会这些流霞盏一定会大放异彩的——平康楼今冬的进项,就从这火里烧出来!对了你去准备点绸子裁成这么大的长条,在上面写上,曲江诗会由平康楼提供赞助,等诗会那天的早上就去给挂到曲江园子么口两旁的路边上,两边要各挂出半里地去。“
李平康抚摸着最后一只琉璃盏的鎏金边沿,盏底阴隼扣暗纹在晨光里泛着青辉。墨巨正指挥工匠往地窖搬运成品,忽然被张羊皮图纸拍在背上——图纸上画着个双层铁皮圆筒,内壁布满鱼鳞状凸起。
“三天内打五十套这个。“李平康踹开脚边煤渣,炭灰在晨雾里腾起黑云,“炉膛要能塞进三寸宽煤饼,烟道得拐三个弯。“
墨洁凑过来,发梢还粘着琉璃碎屑:“这铁疙瘩比阴隼扣还怪...“
“这叫回风炉。“李平康捡起块煤渣在墙上画圈,“外壁夹层填蛭石粉,烧一夜只用五块煤饼。“炭灰簌簌落在墨巨肩头,老匠首盯着烟道拐角处的分灰板,浑浊老眼突然发亮。
墨巨枯指划过图纸上的鱼鳞纹:“这不就是锻铁炉的聚热法?“
“聪明!“李平康甩出枚铜钱卡在图纸边角,“但得改成陶土内胆,穷户用得起。“他突然掀开地窖盖板,指着码成小山的煤块,“张甫和平康坊三家煤铺已谈妥,这玩意儿卖十贯一套,整个长安的冬天都是咱们的!“
工匠们哄笑着围过来。有人摸着图纸上的通风口嘀咕:“这不就是煅烧琉璃剩下的煤渣...“
“闭嘴!“墨巨突然暴喝,枯手抖得像风中秋叶,“殿下这炉子暗合《考工记》的'风火相济',烟道三折能存七分热!“他抓起炭条在墙上狂草数行算式,煤灰扑簌簌盖住昨夜烧窑的焦痕。
李平康嘴角微翘。墨家到底识货——这改良煤炉正是后世夹层炉雏形,特意去掉铸铁装饰,烟道用煅烧琉璃的边角料就能造。他掏出个陶制小炉模型:“先打二十套铸铁的卖给富户,三十套陶土的散给西市,就说能省七成柴钱。“
墨离突然用游标卡尺量了量模型壁厚:“误差不过半根蛛丝,但烧煤的臭味...“
“配个铁皮烟囱通到窗外。“李平康踢了踢墙角堆的镀锌铁皮,“告诉他们不装这个烟囱会中毒的,烟囱的连接处需要密封好,五姓七望那帮怕死的准抢着装,这东西的好处就是干净比炭盆暖和为生,还可以一直烧着热水,其实咱们院子里用的这套就是这个东西的放大改进版“
日上三竿时,西跨院已分作两拨。一拨工匠抢修烧塌的主殿飞檐,一拨围着新砌的煤炉模子打转。墨巨蹲在煤渣堆里验算热效,突然抓起块铁皮狂笑:“妙啊!这鱼鳞纹能聚火三刻不散!“
李平康站在冒烟的窑炉残骸前,听着身后叮当打铁声与主殿的夯土声交织。他摸出怀表瞄了眼——距诗会还剩几天的时间,足够墨家把第一炉铸铁件浇铸成型。寒风卷着初雪灌进领口时,他仿佛已看见平康楼里银丝炭在铁炉里烧得通红,映着琉璃盏中的贞观醉泛起琥珀光。
“老墨今天试着看看能不能烧出几个装酒的酒壶来,不能只有流霞盏是不是,流霞盏怎么也得配个飞霞壶不是?”不过此时李平康的脑子里在设计的是另一样东西,为了能打响平康楼的名号他也算是豁出去了,毕竟他现在缺钱缺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