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曲江诗会--暗斗 (第2/2页)
李泰蟒袍下的手指捏得泛白,给岑文本递了个眼风。这老臣哆嗦着从袖中掏出卷青麻纸,纸边还沾着司天台的松烟墨。岑文本三天前在观星台跪了俩时辰才讨来题目,纸背还留着李淳风演算时烧穿的焦洞。
“康王殿下。“岑文本嗓子发紧,声音却扬得老高,“听闻殿下精通算学,老朽偶得算题,还请赐教。“他抖开纸卷的手直颤,日头照见题尾朱批“非三昼夜不可解“,正是李淳风亲笔。
李平康瞥了眼题目,突然从腰间革囊掏出截黑漆漆的细棍。那物什约莫半尺长,裹着层鱼胶防潮,正是他半月前用终南山松枝闷烧的炭笔。周遭顿时窃窃私语——长安城哪有这般写字家什?
“洁儿,取块青石板来!“李平康两指夹着炭笔转了个花,黑灰簌簌落在他青玉冠上。程咬金抻着脖子直乐:“三郎这黑棍棍,倒比俺劫道的飞镖还趁手!“
炭尖刮过青石板的声响刺得人牙酸:“第一问:圆窖周九丈,当改周三径一之谬。“李平康手腕急抖,石板上现出个歪扭圆环,“徽率周二十二、径七,窖径=九丈×七÷二十二≈两丈八尺六寸。“
人群中的李淳风身躯猛颤这算法他刚在司天台密卷里见过,炭笔却已写出他昨夜才推得的数!
“窖深为股,日影一丈二为勾...“炭笔突然“咔嚓“折断,李平康随手又摸出根新的,“勾股弦五、十二、十三,窖深五丈!“
岑文本展开答案的手直哆嗦,李淳风的朱批“窖深五丈“赫然在目。李泰手中玉杯“咔“地裂了道缝,琥珀酒液顺着蟒袍金线往下淌。
“第二问更有趣。“李平康蹲身续写,炭灰沾了满袖,“方窖容三百斛,当求立方根...“炭笔在“三丈一尺“上重重一点,“这数要搁户部算,少说耗半刀纸!“
李淳风突然推开人群,官靴踩着酒渍扑到石板前:“这...这符号!“他枯手指着√号直抖,“可是天竺数码?“
“太史说笑了。“李平康炭笔尖在石板上轻敲,没承认也没否认,他忽然抬笔指向李泰,二哥请看,这炭笔可比毛笔快三倍不止!“
李泰蟒袍下的拳头捏得发青,那截黑炭棍竟在青石上写出银钩铁画——更可恨的是李平康又从革囊掏出四五根备用,活脱脱个卖炭翁!
“七丈一尺七寸!“最后一笔刮出火星,李平康抛了炭笔大笑,“岑大人不妨拿这炭笔记账,省得您老撕纸玩!“
程咬金怼了怼身边的李绩道:“痛快!比俺当年血书状纸还带劲!“李绩身边的李夕眼睛明亮不知道心中在想些什么。李淳风攥着半截炭笔不撒手:“殿下,此物...“他指尖沾满黑灰,“可是用松烟墨条改制?“
“太史慧眼。“李平康整了整沾灰的玉冠,“改日送您两车,司天台演算历法岂不便宜?“他余光瞥见太子正盯着炭笔记眼色,心知东宫库房的松墨怕是要涨价了。
六名玄甲侍卫哗啦啦分开人群,铁甲撞得铜铃乱颤,眨眼间把青石板围得密不透风。程咬金咧着大嘴直乐:“三郎这笔账算得金贵,黑石板都配上亲卫队了!“李泰盯着石板缝里卡着的半截炭笔,蟒袍金线随着呼吸剧烈起伏——谁能想到这鬼画符似的炭痕,竟让司天监太史官袍沾灰都不顾?
池畔贵人们神色各异:房玄龄的眉头拧成算筹结,长孙无忌的玉扳指转得飞起,几个崇文馆学生踮着脚往甲胄缝里偷瞄。李淳风还跪在石板前攥着炭笔,官袍下摆拖在酒渍里,嘴里念念有词:“七丈一尺七寸...七丈一尺七寸...“活脱脱走火入魔的老账房。
“都退开三步!“侍卫长刀鞘敲得火星四溅。李平康整了整沾满炭灰的玉冠,瞥见远处曲江桥头扬起尘烟——马蹄声隐隐如闷雷,惊得池中锦鲤都缩进了荷叶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