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曲江诗会--鸿雁 (第2/2页)
李承乾用象牙笏板敲了敲石桌边角,笑得像只偷到油的老鼠:“听闻李尚书家的夕丫头号称'长安小诗仙',何不让她也凑个趣?“太子故意把“诗仙“二字咬得极重,眼睛斜瞟着李平康手里的半块芝麻饼。
李平康手顿时一脸黑线一抖,满场老狐狸憋着笑装傻——三个月前李二把李绩家闺女指给老三的事儿,长安城里连卖胡饼的波斯老贾都听说了。
李夕提着鹅黄裙裾从自己父亲身边走了出了,满园秋色都静了三分。小娘子发间簪着对玉蝶钗,走路时裙摆的银线忍冬纹像淌着月光,手里捏着方素纱帕子,半点看不出是将门虎女的架势。
“臣女献丑了。“她福了福身,腕间翡翠镯子碰着青玉砚台叮咚响。侍从要上前磨墨,却被长孙皇后拦下:“夕丫头自己来,本宫瞧她指节上还有墨痕呢,想是刚才抄写诗句留下的。“
“起——“长孙皇后突然扬袖,惊得李夕笔尖一颤,洇开朵墨梅。她也不恼,就着墨渍画了枝横斜的疏影,提笔写下:
“轻衔江南一片云,漫裁塞北九秋纹。
莫嫌字拙难成阵,且看天书渡雁群。“
“妙啊!“房玄龄拍着大腿,“这'天书'二字用得巧,倒让老夫想起卫夫人《笔阵图》!“
杜如晦捻着胡子凑近看:“墨梅化墨渍为妙笔,颇有谢道韫咏絮之才!“
李承乾突然用象牙笏板敲敲石桌:“三弟别光啃芝麻饼,人家夕丫头墨里藏诗的功夫,你可学不来!“太子笑得像只偷到鱼的猫,特意把“夕丫头“三字咬得黏糊糊的。
李平康手一抖,饼渣掉进茶盏泛起油花。抬头正撞见身材高挑的李夕用帕子掩嘴轻笑,眼波比曲江池的水纹还软。
“三郎也来首!“李世民突然把鎏金酒壶墩在案上,“朕记得你病中抄过《洛神赋》,总不会比夕丫头差太多?“
长孙皇后笑着摘下金步摇:“作得好,本宫这簪子就给夕儿添妆。“满座老臣憋笑憋得胡子直颤,李绩红着老脸咳嗽:“娘娘说笑了,小女...。。。“
李夕耳尖泛红,捏着帕子去擦并不存在的墨渍。暮风忽起,卷着她裙角的忍冬纹扑到李平康袍摆上,倒像缠着缕月光。远处教坊娘子试弹琵琶,叮咚声里混着程咬金的大嗓门:“这文绉绉的俺听不懂,不过比越王和长孙家那小子的听着顺耳。!“
李泰突然“咔嚓“捏碎块核桃,金粉簌簌落在洒金笺上,把“雁群“二字染得刺目。宫娥们适时捧来琉璃灯,惊得真雁群掠过暮色,在天际写下一串歪歪扭瘦金体。
李平康拍拍袍角芝麻渣,忽然从袖中抽出卷皱纸,清了清嗓子:
“不携烽火乱云笺,只托江南谷雨绵。
莫道金笼锁羽翼,振翎自破九重天。“
“好个'谷雨绵'!“房玄龄茶碗“哐当“砸在桌面上,“把屯田大计藏进雁翅里,妙!“
杜如晦揪着胡子直转圈:“'振翎破天'暗合《商君书》垦草令,比那些酸诗强百倍!“
李泰的金狼毫“咔嚓“断成两截,墨汁溅上蟒袍:“三弟这'金笼'二字,莫不是暗指...“话没说完被李二瞪了回去。
“青雀听着!“李世民突然拍案,“你这越王封号小家子气,改封魏王!“金印“当啷“甩在案头,“魏地十三盐池,够你算三年账!“
长孙皇后趁乱把鎏金步摇塞进李夕手心:“夕儿替本宫拿着,这劳什子坠得脖子酸。“小娘子攥着金簪子不知所措,耳尖红得能滴血。
“前日试制的琉璃镜,给夕姑娘当镇纸。“李平康突然掏出面镀银圆镜,日光在镜面炸开七色虹彩。李夕慌忙用帕子接住,镜中映出她惊惶含笑的眉眼。
“这...这不合礼制!“李泰指着镜框上的碎玉镶边,“《唐律》明禁...“
“边角料罢了。“李平康又摸出块巴掌大的镜子,“我哪儿账上记着:废琉璃二十斤。。。。“镜面忽地转向李泰,照出他扭曲的俊脸。
长孙皇后噗嗤笑出声:“本宫那面大的能照全身,三郎这面小的...“她故意拖长音,“倒是能照见人心。“
李夕突然福了福身:“臣女愿用这帕子换殿下的镜子。“说着将出帕子塞到李平康手中扭头就跑了。
暮色漫过曲江池,琉璃镜将最后一缕霞光锁进镜框。李泰捧着魏王金印咬牙切齿,李承乾笑得直揉肠子。曲园诗会在大家的欢笑中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