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挖坑上瘾 (第2/2页)
长孙指尖抚过冰封的运河线:“听说魏州冻死了个刺史?“
“嗯,是有这么个事情,现在的魏州刺史是阳峤!“李二突然笑出声,从袖中摸出颗玉坠把玩,“老三前日献的暖玉倒是稀奇,说是能吸寒气。“玉坠里细密的纹路正组成个“康“字。
殿内炭火“噼啪“炸响。长孙慢慢缠着绣线:“康儿才大病初愈,上月咳疾才止住,夜里还盗汗...“
“所以更该去北边历练!“李二猛地扣下玉坠,震得茶盏叮当,“青雀去年就跟着药师巡视边关,老三还有两年也该成婚了!“
长孙的绣绷“咔“地裂了道缝。她记得去年李泰自请去陇右,回来时马鞍上挂着三颗羌人头颅。
“平康楼刚上正轨...“她低头拆解缠死的金线,“俞掌柜到底是个外人。“
“每月初八卖一天货的铺子,离了谁都转!“李二掰着手指冷笑,“贞观醉三百斤,琉璃镜二十面,那雪腴皂,瑶华膏还有其他的都是有定量的——老三亲口定的规矩。“
窗外的雪光突然映亮长孙的侧脸。她终于抬头:“二郎记得真清楚。“
“朕自然记得!“李二抓起她拆散的金线,“就像记得上月少府监记差的楠木...“金线在他掌心勒出血痕,“结果那些木头不都是变成了太极殿的龙椅龙书案还有你这里的家私和甘露殿里的陈设!“
长孙突然按住他渗血的手掌:“康儿毕竟还小一点,没管过赈灾...“
“所以老三算学的水平加上他的脑子应付的来!“李二甩开她的手,“朕连赈灾使的印信都备好了——用的是平康楼账册上的'康'字纹。“
铜炉里的银丝炭突然爆出火星。长孙看着李二从怀里掏出方金印,虎钮上果然刻着平康楼独有的缠枝纹。她想起三日前李平康送来的水晶算筹,每粒珠子都裹着层薄盐。
“臣妾新制了件狐裘...“长孙转身去开檀木箱,青丝垂下来遮住发红的眼眶,“平儿畏寒...“
李二按住箱盖:“河北道冻死灾民四千七,长安需要个皇子站在冰面上。“他指尖敲了敲箱面,“他这是代表的皇家的态度和朕的脸面。“
长孙的指甲抠进箱缝。她突然明白那日李平康为何要私藏木料——原来二郎早就在织这张网。
“陛下圣明。“她缓缓跪拜,金线混着血丝缠在裙裾上。李二俯身扶她时,袖口扫落那幅雪压青松图,血染的松针正刺在洛阳位置。
李二甩袖抖开圣旨时,朝堂静得能听见檐角冰棱落地的脆响:“着封康王李平康为河北道黜陟巡察使,代朕抚慰灾民!“这“黜陟“二字咬得格外重——前隋炀帝设黜陟使诛杀豪强,血染过整条运河。
长孙无忌袖一愣神,却见魏征抢先出列:“陛下圣明!“五姓七望的官员竟齐刷刷跟着喊圣明,活像排演过百八十遍。
退朝后张阿难收拾龙案,暗格里躺着三份百骑司密报:博陵崔氏在灾市倒卖官盐、范阳卢氏用霉粟换赈粮、赵郡李氏的炭窑熏死三百流民...最底下压着张泛黄的纸,写着武德七年秦王巡视河北道时遇刺的旧案。
李平康接旨时正在试新制的棉袍,波斯长绒棉里掺着登州石棉线。圣旨上的黜陟使印鉴压着“康“字暗纹,和那日私藏木料的官批一模一样。
“啥意思?让我去河北道赈灾?这是哪一出?“他抖开棉袍对着日头瞧,石棉线在光下泛着冷芒。难道说是李二既要借他斩世家爪牙,又要用世家磨他锋芒,末了还能扣顶“残暴黜陟“的帽子——当年杨广杀的人头,可都算在黜陟使头上。
墨洁提醒:“殿下该谢恩了。“
“是该谢父皇赏的护身符。“李平康突然把圣旨裹在棉袍里,“去把平康楼存的石棉全搬出来,这玩意防火防刺——对了,给程伯伯送两车蜂窝煤,就说雪天烧炕最暖和。“
“哎,上次平康楼私藏木料的事情没过去几天呢,这是又给我挖了一个新坑啊。”李平康心理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