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来多少杀多少(6k) (第1/2页)
将手中刀刃上的鲜血擦拭干净后。
小洪子带着一队神威营亲卫若无其事的离开凉粉摊。
也就是最近这段时间赶着去东江镇。
要不然就这群狗操的玩意。
非得全剐了之后再问上一句:你问我吃几碗粉有什么目的?
是谁在背后指使你问的?你想颠覆什么?
你们家的户籍册呢?一并给我照着名单全抓来!要不然外面别说我们乱剐人!
至于这样做会有什么后果,小洪子毫不在意。
他只按陛下命令行事。
陛下让他扫平一切敢跳出来拦路的,那他就会毫不犹豫的去执行。
后果?去你妈的!跟我手里的刀说去吧!
最后往地上啐了口唾沫,小洪子回到圣驾之中,并将刚才所发生的事禀报给了朱由检。
朱由检听完之后,淡淡点了点头,继续吩咐道:
“后面路上再遇见这种拦路的,用他们顺便练练新兵。”
对于朱由检来说,这种练兵的好机会,可是绝对不能错过的。
小洪子面色一凛:“奴婢明白!”
很快。
圣驾队伍离开府城,继续朝东江镇方向前进。
与此同时。
皇帝亲卫在府城中不分青红皂白,直接砍杀上百名为老百姓讨公道的儒生士子的事情。
也是在顷刻之间传遍了府城。
在整个青州府府城人声鼎沸之时,这个消息又随之以更快的速度传往其他地方传去。
此事发生之后没过多久。
衍圣公府邸之中。
孔胤昌便是也收到了消息。
听完属下汇报,孔胤昌来到祠堂之内,带着几分急切的将此事告知了兄长孔胤植。
听完自家弟弟的讲述后。
孔胤植脸上仍是挂着淡淡的微笑,手中修剪花草的动作都没停一点。
剪刀一开一合之间,孔胤植俨然是一副成竹在胸的神情。
但孔胤昌却是不由得皱了皱眉头:“兄长,没想到圣上果真如外界传言一般有雷霆手段。”
“我原以为那些亲卫最多只会动手暴起杀掉一部分人而已,没想到竟生出如此惨案。”
“仅仅是陛下身边的侍卫就已有此等狠厉,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呐!”
孔胤植淡然一笑:“如此一来,不是正好吗?”
闻言。
孔胤昌原本皱起的眉头,也是不由得舒展开来。
杀人,算不得什么。
给饿极了的小乞丐一块饼子,他也敢暴起杀人。
但杀人所带来的后果,你皇帝能承担吗?
以如此残忍的方式,杀掉百名仅是为了给普通老百姓讨一份公道的儒生士子
这在山东这种地方会带来何等后果,已经无需赘述。
在这里。
可是有很多卫道士想给自己立一块“贞洁牌坊”的。
就在孔胤昌思索之时,孔胤植又淡淡开口了:
“接下来的局势,想必会比我预料中的还要更加汹涌。”
“胤昌,你可知事后该做什么?”
孔胤昌心思飞转。
自家兄长这个时候问出这种问题,绝对不会是无的放矢。
显然是他已将朱家皇帝当成了自己的试金石。
想要在这次事件之中锻炼自己的能力。
这样一来,自己接下来的回答就必须要深思一番才行了。
兄长方才说了。
由于皇帝手段太过酷烈那么如此一来聚集的儒生士子便会更多。
孔胤昌原以为凭着这事,能啸聚个千把号人就已经不错。
但现在看的话,更多也不是没有可能啊!
只要这些人一拦住皇帝的圣驾,那拖上三五日其人便必死无疑。
而这个时候,自己又该做什么呢?!
思考间。
孔胤昌目光一抬,陡然看到祠堂中最为显眼的牌匾——高山仰止。
心中也是跟着灵光一闪。
“兄长.可是现在就要将拥立新君的贺表给准备好了?”
孔胤植看向自己弟弟,目光中投去一抹赞赏。
真正的、具体的事情,才最能锻炼出一个人的才能。
自家胞弟已然是在这几日的事务中大有长进了。
如此的话,明朝皇帝终究不算是在山东白跑一趟。
“胤昌,你果然长大了。”
夸赞完后,孔胤植又鼓励其几句方才继续问道:
“胤昌,圣上圣驾队伍的动向如何,是留在了青州府城内处理善后事宜,还是直奔我曲阜孔家来了?”
孔胤昌回答道:“兄长,圣驾队伍既没留在原地也没往曲阜来,而是往海边的方向行进了。”
听见这话。
孔胤植修剪盆栽的手不禁一顿。
圣驾队伍往海边去了?!
皇帝去海边做什么?!
不怪孔胤植听到这个回答有些吃惊。
在他的设想之中。
皇帝动手处理完那批闹事的人后,留在原地严阵以待处理善后事宜。
或者说察觉这背后有人指使,一鼓作气直接带人往曲阜赶来,这都在孔胤植的预料之中。
其余一些反应,孔胤植也是都已经提前做好了应对计划。
但唯独这个往海边去的举动,着实打了孔胤植一个措手不及。
难不成皇上是看大明朝动荡不安、难以掌控了。
准备直接带人出海跑路,不要大明朝了?!
但问题是。
就算出海,他也跑不掉啊。
大明朝的海贸势力究竟有多么猖獗。
别人不知道,他这个世家高层之一还能不知道吗?
皇帝这步棋,走的让孔胤植着实有点看不懂。
但看不懂归看不懂,孔胤植也没在这上面多纠结什么。
反正皇帝不管往哪个方向跑,对于他们来说,只要能拖住他的脚步便够了。
只不过因为这步看不懂的棋,让孔胤植多生出了几分警惕而已。
顿了顿后。
他开口说道:“胤昌,你亲自去在暗中盯着此事,我虽然不知道皇帝为何要往海边行进,但总觉得这事情里有些蹊跷。”
孔胤昌一怔:“既然兄长放心不过,那我就亲自去一趟便是。”
孔胤植点了点头。
孔胤昌见状,也是嘴角泛起一抹冷笑,快步离去。
有他在背后推波助澜,恐怕这次便是能啸聚起两三千人的儒生士子阻拦圣驾。
皇帝就算是再有本事,也是无力回天了。
山东地界内,惶惶两三千圣人门徒聚集于此。
哪怕就是文曲星落入凡间,也得为此停下脚步!
更何况区区一个登基不过两月,就逼反了大明朝全国各地的皇帝?
就算是手中有刀。
面对着这么多圣人门徒,你敢将刀抬起来哪怕一寸吗?!
孔胤昌大踏步走出祠堂,直奔圣驾行进方向而去。
又是两三日时间过去。
圣驾队伍仍在稳步向东江镇方向前进。
这几天下来,倒是没再遇到什么拦路之人。
小洪子对此也是颇为意外。
怎么回事?
不是说山东是儒家势力的发源地吗?
我们在京城里刨了儒家的坟,前几天又在儒家脸上狠狠抽了一巴掌,怎么一路上都没见人来了?
他们不来,陛下所吩咐的操练新兵之事还怎么办?!
如果不是首要任务是立即赶往东江军镇的话,小洪子甚至都想派人去找点事了。
但小洪子不知道的是。
就在他期盼之时。
前方的一座城池之中,已然是聚集了两千多名从各地赶来的儒生士子。
此刻。
城池之内。
两千多名儒生士子几乎是将城中街道给堵了个水泄不通。
一时间,不算太大的城池内端的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而这些人之所以聚集以此,皆是因为几日前青州府城中发生的那件事。
上百名儒生士子,只不过是为了给一个摊贩老板讨回公道而已。
竟然被皇帝亲卫二话不说就给直接杀了个精光?!
这还得了?!
不互相转告不是大明人!
不为此发声不是大明人!
至于这其中究竟有没有误会。
比如说那皇帝亲卫究竟是吃了几碗粉,又到底给了几碗钱。
又比如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究竟是什么样的。
这其中究竟有没有某些势力在背后推波助澜.
这一切的一切,就没人在乎了。
至少对今日聚集于此的儒生士子们来说,他们是不在乎的。
甚至说若是有人敢提出有关这些的质疑,还会被他们给群起而攻之。
你是不是圣人门徒?!
你儒家经典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你说这种话,你究竟还是不是大明人?
你他妈该不会是后金派过来的奸细,想来偷学我们圣人学问的吧?!
给我打!
当场便有一小撮人被打成重伤,因此退出了队伍。
可以说,现在出现在城池里的这些人。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他们的信仰都算是异常坚定的。
大家对皇帝擅杀百名同门之时,皆是义愤填膺,只恨不能杀之而后快。
当然。
这所谓的杀之而后快并不是针对皇帝的。
儒家礼法使得他们不能如此直白的去怨恨皇帝。
但是皇帝身边的那些人,却是必须要因此承担他们的怒火了!
于是乎。
喧闹的人群之中。
一名身穿藏青色长衫的中年人爬上桌子,面朝黑压压的人群高呼道:
“诸位同门师兄师弟们!未曾想在我孔孟之乡,竟能发生如此骇人听闻之事!”
“我等今日不管说什么,都必须为那些惨死在屠刀下的同门讨回一份公道!”
“在下谢应第,乃是去年中的举人,待会若是陛下圣驾来了,在下愿意打头阵,与陛下直言进谏,哪怕斧钺加身也在所不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