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大汉亡了 (第1/2页)
【大汉皇帝禅位诏】
【朕承世祖鸿业,御极十载,夙夜惕厉,未敢宁息。然则天象示变,炎精黯曜,荧惑侵于紫微,赤伏衰于冀野。袁士本初,四世三公之胄,九州雄杰之英。昔执珪瓒以盟诸侯,今挥戟钺而清寰宇。破公孙于易京,枭逆虏于漳滨;拯黎庶于倒悬,扶汉鼎于将坠。
观夫玄圭应谶,白水呈符。河洛告祥,灵龟负图而显瑞;河北腾气,赤乌集社而昭昌。朕仰稽乾象,俯察人心,知神器不可以虚御,天命不可以久稽。昔陶唐禅舜,全至公于苍生;有虞授禹,成大让于万国。今循古道,效先贤,特将大位传于袁氏。
公绍宜顺昊穹之命,膺亿兆之归。承黄虞之至德,继炎汉之丕基。布仁风以绥八表,执玉斗而正三辰。祭天阙以告宗庙,临四海而抚黔黎。庶使皇天后土,知此诚非私授;山岳川渎,鉴其心在公衡。】
天子,亲自前往世祖光武皇帝之原陵祖庙,上表禅位诏书。
袁绍闻言大惊失色,跪伏在原陵,告罪于天子,直言自己不敢窃取神器,并拉着天子的手,当着大汉公卿的面将天子拉出原陵,尽显君臣和睦。
建安五年三月庚子日,大汉例行朝会。
天子再发禅位诏书,百官一并上书请求袁绍称帝建制,被袁绍呵斥:“吾汝南袁氏素来忠君爱国!怎么能够因为我袁绍而使得家族蒙羞?”
袁绍亲自祭拜后汉诸帝的陵寝,并且找来工匠修缮埋葬在邙山中功臣的坟墓,被公卿称为贤。
处理完这些后,袁绍不敢在刘邈眼皮子底下大摇大摆的出虎牢,走黎阳回到河北,于是便从孟津前往河北。
天子乘舟渡河时,忽有狂风骤雨。
袁绍上前救援,顿时雨过天晴,使得百官再次惊呼袁绍果真天命之人!
等渡过大河之后,天子趴在岸边哭泣:“朕这样的福薄之人,如何能够承受天命呢?”
“还请袁公答应朕的请求!不然的话,朕这就跳入这大河中去!”
袁绍跪在天子脚边流着泪:“臣袁绍,一心只想要驱除逆贼,匡扶汉室,使得天下平定,百姓安居乐业!陛下何以至此啊!”
在二人的哭哭啼啼下,袁绍终于同意即皇帝位!
——————
待在河南的刘邈听说袁绍已经接受禅让之后,也是心中一沉。
不过刘邈表情还是装作欣喜:“至少,我等不用被称作汉贼了不是?”
“……”
但刘邈发现,这次并无人发笑。
君主讲笑话,你们这些做臣子的居然不笑?真是岂有此理!
可当刘邈发现周泰此时眼角都挂上一点泪痕的时候,才发现事情貌似比自己想的还要严重。
“主公,大汉……真的完了吗?”
“可是,我们不是打赢了吗?为何大汉还是没了呢?”
周泰眼中噙着泪光。
他也不知道,为何大汉没了,竟然会这样伤心。
按理说,大汉没有给过他一分俸禄,甚至周泰之前还是匪寇,严格来说应该算是大汉的敌人。
可即便是这样,始终还是有股悲伤不断从心中涌出,无论怎么堵都堵不住,和决堤之水一样不断朝外淹没,远比刘邈之前在昆阳给袁绍的那场大水更加汹涌。
不仅仅是周泰。
陆康、陈瑀,周瑜、太史慈这些人,都是一脸沉痛。
陆康一个七十余岁的老爷子,却是哭成一个泪人。
基本上不喝酒的陈瑀却主动将自己灌醉,写下悼文。
周瑜这些人脸上也不见往日的风采,个个面如死灰。
周围人的深度静默,反倒是让刘邈觉得自己有些格格不入。
对大汉的灭亡,刘邈并没有感到十分悲伤的情绪。
相反。
刘邈觉得今日之事,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假如已经知道故事的结局,无论那个结果有多么不能令人接受,但真到了最后的时候,心中也绝不会起太多的波澜。
而且……
一个天子罢了。
仅仅是一个天子罢了!
大汉的天子没有了,就意味着大汉没了?
狗屁!
“公明、文远!”
选择了两个症状最轻的人,刘邈给他们下令——
“去堵人!”
“一个个垂头丧气的!别忘了!这仗赢的是咱们!”
“现在中原大部分世家估计都想趁乱带着粮草钱财前往河北……去他大爷的!这些都是咱们的!”
“将他们堵住!有可能的话,尽量把人和钱粮都留下!若是留不下的,也不能让他们将钱粮带回河北去!”
“喏!”
“还有你们其他人!吊着个脸给谁看呢?要甩脸子回家给你妈甩去!别在老子面前甩!”
“大汉的天子没了!你们就不过日子了?你们就不吃饭了?不睡婆娘了?”
刘邈见众人被骂的脸上终于是有了一些神采,也是嘴巴一撇,颇有些嫌弃。
“公瑾!别给我摆那死出!这都督之位,你能干就干,不能干就趁早让贤!”
周瑜重重咬了一下嘴唇:“主公难道真的就不伤心吗?”
“伤心?我伤心个屁!是我爹死了还是我娘死了?你现在要我学袁绍那恶心样哭一场?抱歉!我做不到!”
刘邈上去拽住周瑜的衣领:“我问你,大汉亡了吗?”
“要是大汉亡了,你是什么人?我又是什么人?那些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无数年的百姓又是什么人?捧着经义研习道理的儒生士人又是什么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