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一 隆启新章 (第2/2页)
其身披甲衣,气宇轩昂,神情矍铄,目光如炬,正如帝王巡视,威仪十足。
徐煌立马拱手行礼:“大将军!”
徐林是徐煌的叔祖,年已花甲,为征西大将军,总掌对奥斯曼帝国的战事。
“好小子,干得不错!”
徐林拍了拍徐煌的肩膀,语气中透着满满的赞许。
遥想当年,祖父徐闻对重瞳寄予厚望,如今不过二十岁,已然小有成就,令人欣慰。
这几年来,徐林对徐煌提携甚多,每逢大战,必召其至身边,给他立功机会。
“灭了奥斯曼,孤会向朝廷奏请,封你为伯爵,至此方圆千里之地,任你挑选。”
徐林语重心长道。
“谢大将军!”徐煌恭敬回礼,内心却早已翻江倒海,未曾言说的豪情,藏在那一声声的感谢中。
灭国之战,还是奥斯曼这般强大的帝国,此战之后徐煌必定会在大明史上留下浓重一笔,加官进爵不在话下。
当天下午,三声震天动地的炮响,瞬间撕裂了君士坦丁堡的黄金门。
随着三声震天动地的炮响,君士坦丁堡的黄金门轰然倒塌。
徐煌亲率三千铁骑冲入浓烟,马蹄踏过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彩砖,异色双瞳在火光中流转着妖异的光芒。
当他的方天画戟挑落新月旗时,幸存的守军竟纷纷跪地。
这些虔诚的穆斯林,竟将重瞳少年当成了传说中的“双日先知”。
五月初五,在查士丁尼广场的受降仪式上,奥斯曼苏丹被迫交出那柄象征其帝国荣耀的佩剑。
徐煌接过佩剑,心中百感交集。
历时数年征战,诺大的奥斯曼帝国,硬生生的被大明帝国击碎了,连同它那曾一度令西方胆寒的强大军队。
如今这西方帝国的疆域,已经全部归入大明版图,成为大明的领土。
此刻,奥斯曼帝国已经倾覆,威胁已消除,大明之势,如东风压倒西风,气吞万里如虎。
得胜回朝,徐煌于奉天殿受封伯爵。
为了表彰他的功勋,隆启帝将爱琴海周围方圆千里之地,作为其封地,赐予徐煌,作为对他在此战中的杰出表现与贡献的奖励。
隆启帝朱佑极鼓励将士对外征伐,并对有功将士赏赐海外封地,只要拥有爵位,就有封地。
大明的疆域,愈加辽阔,远阔万里,国威日盛。
至于疆域太大如何有效管理?
隆启帝的想法很简单,谁打下的谁去管理,只要是我大明的臣子,哪怕在外自立为王亦无不可(前提是奉大明为正统宗主国)。
百余年之后,我华夏族群遍地开花,这才是世界大同!
至于统一天下,那是后世帝王的事,朕只负责开疆,提升华夏民族的疆域极限!
为什么这么做?不劳民伤财?
隆启帝直言,一个王朝不在鼎盛时开疆拓土,难道要马放南山,等衰弱的时候,被外人欺负?
隆启帝独特的治国理念,使大明从内到外得以焕然一新,帝国臣民更加积极扩张,进入了一个比蒙古人“黄祸”更凶猛的扩张时代。
最开始,有丰富海外作战经验的徐氏子孙最先下手,四处征战。
第二代越王徐明执掌大明海军数十年,世界各地的要冲之地,风土人情,郡王府均有详细记载,征服起来事半功倍。
不光功勋家族这般,就连沿海的各大海商家族,也打造战船征服大海。
大航海时代初期,外面有太多的未知岛屿和广袤土地。
别说全副武装的明军,就是寻常的家族护卫队,带着百余杆火枪,驾上放着几门火炮的木船,也能轻松打下一个岛屿,建立贸易站。
短短十年间,华夏族群便几乎占据了欧亚大陆所有适合生存的地盘。
连刚刚成立的俄罗斯大公国,也被推倒瓜分。
欧洲各国瑟瑟发抖,年年派人称臣纳贡。
在帝国扩张的浩大气氛中,徐煌自然不甘落后。
作为大明帝国青年一代的军事将领,徐煌年仅二十出头,人生岂能仅仅满足于眼前的荣光与安逸?
更何况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听到族中的战报,如大房的二叔徐奉拿下吕宋,作为自己的封地。
三房的堂兄徐誉攻占了马六甲,六房的姑姑一家盘踞在好望角,专门对往来的商船进行收税......
世界各地全面开花,再不下手就迟了!
于是,徐煌将目光投向了美洲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