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大周出现(二) (第2/2页)
户部尚书出列奏道:“陛下,臣以为,可以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势力。比如,收回地方的兵权,由朝廷统一调配。”
兵部尚书反驳道:“不可。地方需要军队来维持治安,如果收回兵权,一旦发生叛乱,后果不堪设想。”
大臣们争论不休,萧承继听着他们的意见,心中渐渐有了主意。
“诸位爱卿,” 他开口说道,“朕以为,加强中央集权是必要的,但也不能操之过急。可以先从税收入手,改革税制,增加朝廷的收入,同时削弱地方豪强的经济实力。”
大臣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陛下圣明。”
萧承继知道,这只是第一步。想要彻底解决地方豪强的问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他有信心,只要坚持下去,一定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磐国永熙十七年,春。
萧承继推行的税制改革已经初见成效,朝廷的收入增加了不少,地方豪强的势力也受到了一定的遏制。
但改革也触动了一些人的利益,引起了他们的不满。这一天,几个地方豪强联合起来,上奏弹劾推行改革的户部尚书。
萧承继看着奏折,脸色凝重。他知道,这些人是在向他施压。
“传旨下去,” 他对太监说道,“户部尚书推行改革有功,赏赐黄金百两,绸缎千匹。至于那些弹劾他的人,暂时搁置不议。”
太监躬身应道:“奴才遵旨。”
萧承继知道,自己这样做,可能会引起更多人的不满。但他不能退缩,改革必须进行下去。
他想起父亲的话:“治理国家,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他知道,自己必须勇往直前,才能让磐国保持繁荣昌盛。
磐国永熙二十五年,冬。
萧承继已经在位二十五年了,这二十五年里,磐国虽然经历了一些波折,但总体上还是保持着繁荣稳定。
这一天,萧承继感到身体有些不适,便召来太子萧景明,交代后事。
“景明,” 他躺在床上,气息微弱,“父皇快要不行了。朕把磐国交给你,你一定要好好治理。”
萧景明跪在床前,泪流满面:“父皇,您会好起来的。”
萧承继摇摇头:“生死有命,朕已经活够了。你记住,治理国家,要以民为本,要善于纳谏,不能刚愎自用。”
萧景明点点头:“儿臣记住了。”
萧承继看着儿子,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磐国的未来,就掌握在儿子的手中。
“去吧,” 他挥挥手,“去做你该做的事。”
萧景明躬身行礼,转身离开了。看着儿子的背影,萧承继缓缓闭上了眼睛。他知道,自己的使命已经完成,接下来的路,该由新一代的人来走了。
磐国景明五年,夏。
这几年,在萧景明的治理下,磐国继续保持着繁荣稳定。但一场突如其来的旱灾,打破了这份平静。
北方数省颗粒无收,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消息传到京城,萧景明心急如焚。
“诸位爱卿,” 他在朝堂上说道,“北方大旱,百姓遭殃,你们有什么办法?”
大臣们议论纷纷,有人主张开仓放粮,有人主张移民就食。
户部尚书出列奏道:“陛下,国库虽然充裕,但要救济这么多灾民,恐怕还是不够。臣以为,可以向富户募捐,同时减免灾区赋税,让百姓休养生息。”
萧景明点点头:“此计可行。传旨下去,命各地官员开仓放粮,同时号召富户募捐。朕也会拿出内库的钱财,帮助灾民渡过难关。”
大臣们纷纷躬身应道:“陛下圣明。”
萧景明知道,这场旱灾是对他的一次考验。他必须全力以赴,才能让百姓渡过难关,保住磐国的稳定。
磐国景明五年,秋。
在萧景明的部署下,赈灾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各地官员开仓放粮,富户们也踊跃募捐,内库的钱财也源源不断地运往灾区。
萧景明还亲自前往灾区,慰问灾民。看到百姓们的苦难,他心中十分难过。
“乡亲们,” 他站在高台上,对灾民们说道,“朕知道大家受苦了。但请大家相信,朝廷一定会帮助大家渡过难关。等灾情过后,朕会免除大家三年的赋税,让大家重建家园。”
灾民们纷纷跪下,高呼:“陛下圣明!”
萧景明看着灾民们,心中暗下决心,一定要尽快解决旱灾的问题。他命人修建水利工程,引水灌溉,同时组织农民开垦荒地,种植耐旱的作物。
在他的努力下,灾情逐渐得到了控制,百姓们的生活也慢慢恢复了正常。
磐国景明七年,春。
经过两年的努力,北方灾区终于恢复了生机。农田里长满了庄稼,百姓们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这一天,萧景明收到了灾区官员的奏报,说今年的收成很好,百姓们已经能够自给自足了。
萧景明十分高兴,在朝堂上对大臣们说道:“北方灾区已经复苏,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要继续加强水利建设,以防不测。”
大臣们纷纷躬身应道:“陛下圣明。”
萧景明知道,这次旱灾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国家的繁荣稳定,离不开完善的防灾减灾体系。他决定加大对水利、农业等方面的投入,提高国家的抗灾能力。
磐国景明十年,秋。
就在磐国逐渐从旱灾中恢复过来的时候,北方的蛮族又开始蠢蠢欲动。他们趁着磐国国力受损,多次入侵边境,烧杀抢掠。
消息传到京城,萧景明大怒。
“蛮族竟敢如此放肆!” 他在朝堂上拍案而起,“传旨下去,命大将军率军出征,教训一下这些蛮夷!”
兵部尚书出列奏道:“陛下,蛮族骑兵勇猛,我军不宜轻易出击。臣以为,可以加固边防,同时派使者去谈判,许以重利,让他们退兵。”
萧景明沉思片刻,点头道:“好吧。先派使者去谈判,如果他们不识好歹,再出兵不迟。”
使者很快出发了,但谈判并不顺利。蛮族首领不仅拒绝退兵,还提出了苛刻的条件。
萧景明得知消息,勃然大怒:“岂有此理!传旨下去,命大将军即刻出兵,讨伐蛮族!”
大将军领命出征,与蛮族展开了一场激战。经过数月的战斗,终于击退了蛮族,保卫了边境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