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是个血性男儿!只可惜命数实在是太薄了! (第1/2页)
大汉。
“李承乾这脾气,朕倒是颇为中意。”
汉武帝瞟着天幕,哈哈笑出声来。
尽管李世民被李承乾怼得话也说不出来。
但刘彻却对李承乾那股不屈之气尤为赞赏!
果决凌厉,性格如刀!
如此,方为储君之资!
“据儿,你在这方面,需得向李承乾看齐。”
他指着天幕教导道。
随即,又似乎想到李世民被怼得无语的模样。
立马转口:“但子待父,还需守礼,忤逆之言切忌再犯。”
“以后你可不准这般放肆。”
武帝稍稍设身处地一想,便觉得内息翻涌难平。
实在太顶!
绝不能让刘据也走上这条路!
此时。
刘彻见秦始皇已表态安抚李世民,自己也跟着发出一则弹幕。
汉武帝:
【世民公务缠身,对子疏忽,实属常情。】
【此子果烈,朕心甚喜。】
【倘若世民能借此反省父子之道,重修情谊——】
【日后大唐或将因这储君而愈发光辉,传世千秋,可成美谈一章!】
大明。
原本偷乐的老朱,也顿住笑意,发弹幕为李世民撑场。
【太宗切勿过分悲伤。】
【吾亦知此种苦楚,倘若将来吾子犯错,数十载苦心栽培瞬间崩毁,更牵动国本,焉能不痛?】
【幸好尚有转机,父与子之间,本无鸿沟难跨。】
见李世民在画面中频频破防,老朱不由暗叹。
世间变化实在令人咂舌。
史书中那位所向披靡、开创盛治的唐太宗李世民,竟会被亲子逼得几近晕厥。
真有趣!
这天幕,越来越有意思。
“不知下一位储君将是何人……”
“唐宗之后,大约轮到宋室吧。”
“不过我记得,宋祖赵匡胤貌似并未立太子,帝位最后落到了胞弟赵光义手中。”
“………”
老朱心中暗自猜测,不知道下一段视频谁还会是千古冤种?
天幕似乎是按各朝代先后顺序依次播出。
继秦、汉、唐之后,不正是大宋么?
再往下,才轮到我朱家天下。
“这一代传位于标儿,肯定是稳妥妥的,不会出什么篓子。”
“可后头那几辈子孙,恐怕在储君这档子事上,难保不会出点妖风邪气。”
朱元璋心中暗自琢磨。
……
永乐时期。
朱棣轻抚胡须,心里盘算自家的事。
这一点,他倒不至于步唐太宗的后尘。
目前身子骨尚可,那仨小子一时半会还不敢翻天。
但等他百年之后,情况就很难说了。
若想杜绝第二场靖难,他必须提前布下退路。
“储君的位置,不可随意动摇。”
“况且高炽在朝中威望颇高,百官皆推戴。”
朱棣默默在心里念着。
他没张口去安慰李世民。
因为朱棣自己也没想好该怎么对老朱表态。
他可不能学那李承乾,一通火力输出把亲爹整不会了吧?
“父皇,不是我想坐那把龙椅。”
“实在是太子哥他不让我活路啊!”
“………”
朱棣忍不住一声长叹。
他是真没种那样回嘴老朱。
朱棣对李承乾的敬意,是一天比一天多。
败得彻底,却仍有胆量在太极殿内顶撞父皇、质疑天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