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黄河决堤 (第2/2页)
“其二,工部!立即征调天下河工、民夫!沿河州县,凡十六岁以上、五十岁以下男丁,尽数征发!木料、石料、草袋,不惜一切代价,限期十日,运抵铜瓦厢!堵口之役,刻不容缓!延误者,斩!”
“其三,”赵德芳目光扫过几位脸色苍白的官员,“着都察院、吏部,选派得力干员为‘赈灾巡查使’,分赴灾区!一查地方官是否恪尽职守,有无渎职延误!二查赈灾钱粮是否足额发放,有无贪墨克扣!三查有无民众乘机作乱,蛊惑人心!一经查实,严惩不贷!绝不姑息!”
三条策略,杀气腾腾,透着赵相惯有的铁腕与效率。朝堂之上,赵党官员如同打了鸡血,纷纷附和:
“相国高见!正该如此!”
“雷霆手段,方能震慑宵小!”
“对!首要便是稳住局面,防止民变!”
就在这一片“赵相英明”的颂扬声浪中,一个清朗却带着明显嘲讽的声音,如同锥子般刺了出来!
“稳住局面?防止民变?相国好算计!”林逸不知何时已从江南悄然返京(借口述职),此刻排众而出,一身风尘仆仆的七品鹭鸶补服在满殿朱紫中显得格格不入,脸上却毫无惧色,只有一种近乎刻薄的冷静。
他对着御阶一揖,声音在寂静的大殿中格外清晰:“相国此策,快刀斩乱麻,看似雷厉风行!然,恕臣直言,此乃扬汤止沸,抱薪救火!” 他猛地抬头,目光如电,直刺赵德芳!
“大胆林逸!金殿之上,安敢对相国无礼!” 左都御史刘墉厉声呵斥。
赵德芳眼皮都没抬一下,只淡淡吐出两个字:“哦?讲。”
林逸毫无退缩,语速如连珠炮:“其一,征调民夫?相国可知,洪涛之下,家园尽毁!灾民嗷嗷待哺,妻离子散!不思先赈济安抚,反要强征其丁壮,离乡背井去堵那滔天巨口?此非救灾,实乃驱民赴死!民怨如干柴,稍有不慎,便是星火燎原!此其一弊!”
“其二,堵口之法!铜瓦厢溃口三百丈,浊流湍急,漩涡无数!沿用旧法,以柳枝草袋裹泥石填塞?杯水车薪!投多少,冲走多少!徒耗民力国帑!此乃以卵击石,愚公移山!此其二弊!”
“其三,”林逸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金石之音,“最关键之处!相国只言堵口,可曾想过为何会决堤?是堤防年久失修?还是设计先天不足?若只堵眼前之口,不寻根由,不除病根!今日堵了铜瓦厢,明日下游桃花峪、花园口,何处是头?年年筑堤,岁岁溃决!民脂民膏,尽付东流!此乃治标不治本,遗祸子孙!此其三弊!敢问相国,如此三弊之策,岂非抱薪救火?!”
朝堂再次陷入死寂!针落可闻!
赵德芳的脸,终于沉了下来。那双古井般的眼睛,第一次清晰地映出林逸的身影,带着冰封的锐利和一丝被当众戳穿的愠怒。
梁太后在珠帘后,身体微微前倾。小皇帝永初更是瞪大了眼睛,紧紧攥着龙椅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