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壁新生·星火燎原·民心归附 (第2/2页)
胡泉的话语,如同重锤,敲打着在场每一个人的心防。他描绘的,不是虚幻的蓝图,而是基于现实的、触手可及的希望。他指出的,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他们每一个人都能为之贡献力量的具体方向。更重要的是,他给予的,不是施舍,而是尊重——对他们能力的尊重,对他们价值的尊重。
长久的沉默。议事厅内,只有粗重的呼吸声和窗外隐约传来的海浪声。
终于,老市长菲茨罗伊缓缓抬起了头。浑浊的老眼中,有挣扎,有羞愧,但最终,一种更深沉的东西浮现出来——那是属于一个建设者的责任,一个长者的担当。他颤抖着,用枯槁槁的手撑住桌面,艰难地站了起来。他没有看胡泉,而是环视了一圈昔日的同僚,声音沙哑却异常清晰:
“他……胡泉先生说得对。”老人深吸一口气,仿佛用尽了全身力气,“悉尼……是我们的家。毁了,心痛的是我们。重建,靠的也只能是我们自己。这把老骨头……或许还能……还能为孩子们铺一块砖。”
如同冰封的河面被第一缕春风撬动,坚硬的沉默开始碎裂。税务官史密斯紧抿的嘴唇松动了,他抬起头,看向胡泉,眼中不再是纯粹的恐惧,而是复杂的审视,最终化为一丝决然:“我……我熟悉港口的贸易线。恢复通商,我能出力。”
一位年轻的土著事务官,眼眶微红,猛地站起身:“我……我愿意去部落!告诉他们,新的政府,愿意倾听他们的声音!”
一个,两个,三个……越来越多的官员站了起来。他们或许仍有疑虑,或许仍有不安,但胡泉话语中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感,那份对未来的真切期许,以及那份将他们视为“同泽”而非“降虏”的尊重,如同星火,点燃了他们心中沉寂已久的、对这片土地的责任与热爱。
胡泉看着眼前这一幕,心中那块巨石终于缓缓落下。他走到长桌尽头,展开一份连夜起草的章程:“好!既然诸位愿意同心戮力,我提议,即刻成立‘悉尼临时管理委员会’!此委员会,非为致远舰队之傀儡,而是为悉尼重生、袋鼠国新生之基石!菲茨罗伊先生,请您担任委员会首席顾问,统筹市政重建!史密斯先生,请您负责商务与财税恢复!几位事务官,请你们共同负责民族事务与民生安抚!”
他环视众人,目光坚定:“委员会之运作,需公开透明,重大决策,需征询民意。我胡泉及致远舰队,将全力支持委员会之工作,保障其独立行使职权!我们共同的敌人,是废墟,是饥饿,是混乱,而非彼此!”
“临时管理委员会?”菲茨罗伊喃喃重复,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光亮,仿佛在废墟中看到了一线重建的曙光。
“公开透明?征询民意?”史密斯低声咀嚼着这几个字,精明的脸上露出思索的神情,这与他熟悉的殖民官僚体系截然不同。
“民族事务……民生安抚……”年轻的土著事务官握紧了拳头,眼中燃起了希望的火苗。
胡泉的提议,如同一块投入死水的巨石,激起了层层涟漪。官员们低声议论着,脸上的惶恐与戒备渐渐被一种复杂的情绪取代——那是对新事物的好奇,是对责任的掂量,或许,还有一丝被压抑已久的、想要做点实事的渴望。
“我……同意。”老市长菲茨罗伊第一个打破了沉默,声音虽沙哑,却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这把老骨头,就再为悉尼拼一次吧。”“算我一个!”税务官史密斯紧随其后,眼神中闪烁着商人的精明与重建家园的急切,“港口和市场的恢复,刻不容缓!”
“还有我们!”几位土著事务官异口同声,脸上写满了为同胞争取权益的坚定。
会议结束,官员们陆续离去,脚步虽仍沉重,却已不再彷徨。胡泉独自留在空旷的议事厅内。夕阳的最后一丝余晖,透过残破的穹顶,斜斜地照射在长桌中央。那里,一枚刚刚刻好的“悉尼临时管理委员会”铜印,在光线下泛着沉甸甸的微光。
他缓步走出市政厅,站在高高的台阶上。暮色四合,笼罩着伤痕累累的悉尼城。然而,在这片废墟之上,点点灯火正次第亮起。炊烟从残存的烟囱中袅袅升起,孩童的啼哭被母亲的安抚声取代,远处港口,传来了水手们修复船只的号子……一种微弱却无比坚韧的生机,如同石缝间顽强钻出的新芽,正在这片饱受摧残的土地上,悄然萌发。
胡泉深吸一口带着海腥与焦土气息的空气,望向南方浩瀚的海洋。他知道,脚下的路才刚刚开始。建立委员会只是第一步,如何让这新生的星火,真正燎原,照亮整个袋鼠国的未来,才是真正的考验。但此刻,看着城中渐亮的灯火,听着风中传来的、充满生活气息的声响,他心中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感,化作了更为坚定的力量。
星火已燃,虽微弱,却足以刺破这漫漫长夜。燎原之势,便在这一点一滴的重建与人心归附中,悄然孕育。悉尼的黎明,袋鼠国的黎明,终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