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9 章 同乡进士 (第2/2页)
说罢他对着食盒使了使眼色,便笑呵呵地走了。
每次有什么消息,王吉祥都是借皇帝给他送东西的口,光明正大地给他送消息来旁人还不知道二人的来往。
李瑜打开食盒果然在盘子底下拿出一张空白的垫纸来,然后他掏出抽屉里特制的水加棉花在纸上微微一擦。
一行字便在纸上浮现:
崔阁老向陛下谏言,将其子崔永元贬官扬州,升敬渊为吏部左侍郎,陛下允。
李瑜将这封信烧了个干净。
其实王吉祥不告诉自己,过些日子任命下来他也就知道了。
可时间差很重要。
前些年敬渊在内阁一直保持着中立,只是一直没有实权,如今总算是没控制住诱惑倒向了崔延龄。
这些年他与崔延龄表面和气,内里的波涛汹涌谁看不出来?
好的,他知道了。
自己在内阁,算是又多了个敌人。
景和七年的科举考试中,顺庆府再次出了位三榜进士。
许焕章,字仲文,顺庆府大竹县人,四十二岁,三甲第十二名。
男人满面愁容地给李家递了拜帖,然后就一直在李家门房候着等回信儿,透过门房的窗看着街上的年轻人。
年轻真好啊!
旁的寒门读书人若早早中了秀才,就算家里贫寒些也能说个不错的岳家,可他中了秀才后都娶妻三年了。
都是门当户对的耕读人家,岳家和自己家都没有分毫助力。
没有钱与人脉打点一二,不敢去考六部实权的位置,就只能硬着头皮咬牙去考庶吉士。
可想而知失败了。
听说吏部给他们这些,没有后台名次也不够考前的进士,安排的都是贫苦偏远的地方。
若他今年才二十多,自然是毫不犹豫就背起包袱去赴任。
可他今年都已经四十二了。
不能在年迈的父母身边敬孝是其一,其二他要真的去了,恐怕这辈子的仕途也就如此了。
他有点不甘心,他不想被打发到一个地方平平无奇地度过一生。
思前想后,他便想着来李家碰碰运气。
毕竟两人是同乡,万一李尚书愿意提拔一把自己呢?
李瑜感觉到崔延龄拉帮结派的攻击,心情本来就很不爽了,回到家听说有同乡进士拜见就想拒绝。
不用想都知道是来干什么的,可是这吏部又不是他开的。
只不过李瑜转念一想,江西仕林都能抱团取暖,在朝中霸道得就跟个螃蟹似的横着走路。
自己提拔几个同乡很正常吧?
更何况,顺庆府统共也没出几个进士。
于是他深吸了口气,对铁衣道:“将人迎到花厅去喝茶,我忙完手里的事便去见他。”
提拔不提拔的另说,先得看看是不是这个苗子。
李瑜看到许焕章的第一眼,便看到了他的窘迫和愁苦。
能考中进士的人,不说日子绫罗绸缎享之不尽,可怎么也该是衣食风光的。
可眼前这人的衣裳却很是一般,就像是普通贫寒读书人穿的衣服那样,你不说都不知道他居然是新科进士。
李瑜对此觉得很有些奇怪:“你中了举人以后,王府台与你们知县,没有给你什么奖励吗?”
就算他们知县不作为,可有王知府在也不可能啊。
王知府对读书人可大方了。
动不动就用钱砸。
当年他只不过考了个秀才,就没有再缺过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