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意难测 (第2/2页)
*“荒唐至极!” 礼部尚书一听这话,像是被点燃的火药桶,“腾” 地一下跳了出来,脸上因激动而涨得通红,活像熟透了的番茄。他那官帽上的玉珠,也跟着他剧烈的动作乱颤,发出轻微的碰撞声。此刻,天际突然划过一道闪电,紧接着,一阵骤雨毫无预兆地砸在琉璃瓦上,噼里啪啦的声响震耳欲聋,几乎盖过了他的声音。“蜀地向来是流放之地,条件艰苦,瘴气弥漫,百姓缺医少药,苦不堪言。且民风复杂,蛮汉杂居,教化艰难。林大人,您莫不是想把那些犯了罪的囚徒当作任人摆弄的小白鼠,拿新政去肆意折腾,视国法与民生如儿戏?”
林宇听了这话,不怒反笑,从容地从袖中掏出一卷泛黄的竹简。此时,雨势愈发急促,雨水顺着屋檐成串坠落,在殿前的青石上砸出一朵朵晶莹的水花。“商鞅变法,始于边陲之地;张居正改革,先在贫瘠之处试行。蜀地百姓深陷苦难,渴望公正赋税,就如同久旱的大地期盼甘霖。” 他目光坚定,缓缓扫过群臣,继续说道:“不过说来也怪,臣收到的蜀地消息,总是断断续续,残缺不全。前阵子有封信,刚提到当地豪绅那些见不得光的‘特殊生意’,后面的内容就被人硬生生撕了。这其中的蹊跷,想必诸位大人心中都跟明镜似的。” 林宇话音刚落,朝堂上顿时响起一阵轻微的骚动,众人交头接耳,眼神中满是狐疑与不安,好似被人戳中了心底的隐秘。
温体仁见此情形,脸色瞬间变得阴沉。他不动声色地往前一步,语气中满是悲戚,恰似为朝廷忧心忡忡。就在这时,一道炸雷在头顶轰然炸响,震得殿内烛火剧烈摇晃,光影摇曳不定。“陛下,蜀地民风素以彪悍著称,历来难以管束。林大人此去,前路艰险重重,怕是自身安危都难以确保。单说当地声名赫赫的盐帮,其势力盘根错节,根基深厚,在蜀地可谓只手遮天。平日里行事极为张狂,就连官府的面子都全然不给。前两年,盐帮与朝廷派去的税官之间爆发了一场严重冲突,彼时双方剑拔弩张,互不相让,最终演变成一场血腥争斗,场面惨不忍睹,致使双方死伤众多,此事在蜀地引起轩然大波,至今仍为人所津津乐道,足见盐帮之凶悍与难制 。” 他一边说着,一边偷偷瞥了眼崇祯皇帝的脸色,见皇帝眉头拧成了个深深的 “川” 字,心中暗自窃喜,又添了把火:“陛下,林大人身负朝廷重任,远赴蜀地整饬吏治、安抚民生,此乃关乎天下太平的大事。若在那蜀地,因天灾人祸,或奸佞作祟,致使林大人遭遇不测,朝廷威严必将受损。届时,四方诸侯、天下百姓,皆会对朝廷的权威产生质疑,往后朝廷又该以何颜面号令天下,推行政令,维系这江山社稷的安稳呢?”朝堂之上,众人面面相觑,不知所措,唯有殿外风雨交加,愈发猛烈,好似预示着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林宇刚要开口辩驳,却被温体仁那犀利如刀的目光刺得一滞,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朝堂之上,各方势力的暗流在这风雨飘摇的氛围中愈发汹涌,每一个人的言辞背后,似乎都藏着不可告人的目的。林宇深知,这蜀地之行,将是一场艰难无比的跋涉,前方等待他的,或许是比朝堂争斗更险恶的漩涡。
“够了。” 崇祯皇帝揉着隐隐作痛的太阳穴,打断了众人的争论。案头的烛芯突然 “啪” 地爆开火星,好似也在为这场激烈的争辩而宣泄情绪。不知何时,雨势渐渐小了,只有零星的雨滴轻轻敲打着窗棂,仿佛在为这场争辩画上一个并不圆满的**。皇帝眼神疲惫得像蒙了一层厚厚的灰,尽显心力交瘁。“林宇即刻启程赴蜀,无诏不得回京。若三月后无成效……” 他顿了顿,最后一缕天光彻底消失在厚重的云层后,殿内陷入昏暗,那冰冷的眼神让林宇后背发凉,“你知道后果。” 说罢,皇帝又若有所思地看了温体仁一眼,似有未尽之言,那眼神里藏着的深意,让人捉摸不透。林宇抬起头,目光扫过朝堂上或幸灾乐祸、或忧心忡忡的群臣,心中涌起一股决绝。他双手微微颤抖着,接过太监递来的诏书,那薄薄的纸张此刻却似有千钧之重,承载着他的命运,也承载着新政的希望。
旨意落下的瞬间,殿外惊雷再次炸响,震得金銮殿的梁柱都微微发颤,仿佛连这座象征着皇权的宫殿,都在为这一决定而震颤。林宇重重叩首,额头紧紧抵在冰凉的地砖上,他能清晰地感受到地面传来的雷声震动,好似命运沉重的脚步声。他心里明白,这场赌局才刚刚开始 —— 蜀地不仅是流放之地,更是他保住新政火种的最后战场。而在暗处,温体仁正用袖口掩住嘴角那一抹不易察觉的冷笑,袖中藏着一封早已写好、准备送往蜀地官员的密信,信上赫然写着 “务必让林宇寸步难行”。此时,一阵阴风吹过,将殿内未熄灭的烛火吹得明灭不定,而在温体仁转身时,腰间一块从未见过的奇怪令牌若隐若现,一场新的阴谋,已然在暗处悄然展开,只等林宇踏入那未知的险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