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风云 (第1/2页)
第二天早朝,金銮殿里庄严肃穆,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朱慈烺整理了一下衣冠,大步走出来,一脸严肃,大声奏道:“父皇,儿臣最近听说,林宇在京城那是搞出了一堆离谱事儿。自己捣鼓了一堆奇奇怪怪的食物不说,还在市井里到处宣扬些蛊惑人心的荒唐言论。依儿臣看,这小子说不定有谋反的心思,必须得防着点!他宣扬的那些主张,跟咱大明朝几百年的传统完全背道而驰,长此以往,民心肯定得乱,国家都得乱套。”
崇祯皇帝正坐在龙椅上,听到这话,眉头瞬间拧成了个 “川” 字,眼神里写满了不爽与警惕,冷冷道:“太子,你说的这事儿,有实锤吗?林宇可是奉旨前往蜀地,肩负平乱和赈灾的重任,哪能由着你瞎编排?朕派他去,是看重他的本事,指望他为百姓办实事。你要是没确凿证据,就在朝堂上乱弹劾,那不是搅乱朝纲,坏朕的大事嘛!” 朱慈烺不慌不忙,从袖子里掏出温体仁准备的那叠 “铁证”,双手高高举起,大声道:“父皇,儿臣哪敢无凭无据污蔑大臣?这就是林宇图谋不轨的实锤,父皇请看!” 说完,示意旁边的太监把卷宗呈给崇祯皇帝。
崇祯皇帝接过卷宗,一脸凝重地翻阅起来。看着看着,他的脸色越来越黑,眉头都快打成死结了,眼神里满是怀疑和愤怒。温体仁在一旁偷偷观察崇祯皇帝的脸色,心里偷着乐,表面上却装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说道:“陛下,林宇这事儿干得太过分了,不严惩的话,没法给百姓交代,也显不出咱大明朝律法的威严啊。” 崇祯皇帝一页页翻着,看到那些伪造得像模像样的书信和匪帮馈赠清单,手都忍不住微微颤抖,心里的怒火 “噌” 地一下烧得更旺了,他猛地把卷宗拍在龙案上,怒吼道:“林宇好大的胆子!朕这么信任他,委以重任,他居然做出这种大逆不道的事儿!”
朝堂上瞬间炸了锅,大臣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谁也没想到事情会发展成这样。朱慈烺和温体仁对视一眼,眼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好像一切都在他们的掌控之中。然而,就在这时,一位大臣站了出来,高声喊道:“陛下,这事儿感觉不对劲啊,还请陛下明察!” 朝堂上一下子安静了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这位大臣身上。
这位正是兵部侍郎王承恩,其身形修长,面容清癯,此刻神色焦急,仿若热锅上的蚂蚁。只见他双手抱拳,身姿恭谨,向崇祯皇帝行了一礼,声如洪钟般说道:“陛下,林宇身为王爷之子,自幼饱读诗书,深受忠君爱国思想熏陶。平日里,其一心只为朝廷社稷,对陛下更是忠心耿耿,日月可鉴。以臣对他的了解,他怎会无端生出谋反之心?此事实在蹊跷,依臣愚见,此事背后必定隐藏着不为人知的隐情。万不可仅凭这区区几页纸,便仓促间定下他的罪名,如此实在有失公允,还望陛下明察,莫让忠臣蒙冤。” 崇祯皇帝听了王承恩的话,心头猛地一震,原本布满怒色的脸庞,此刻神色稍微缓和了一些。他眉头紧锁,陷入沉思,良久,目光仿若寒星,在朝堂上缓缓扫了一圈,语气凝重地缓缓说道:“王爱卿这话,确实有点道理,这事儿干系重大,关乎朝廷安危、社稷存亡,断不能草率下结论。” 言罢,他的目光仿若利箭,落在朱慈烺和温体仁身上,眼神里带着一丝审视,仿若要将他们心底的秘密看穿 。朱慈烺脸上闪过一丝不悦,心中暗忖这王承恩竟公然与自己作对,当下强压怒火,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似有若无的冷笑,道:“王侍郎,你与林宇莫非交情匪浅?竟在这朝堂之上,仅凭几句空言,便要为他开脱?”王承恩听闻,心中一凛,扑通一声跪地,神色恳切,高声道:“殿下明鉴,臣对殿下忠心耿耿,日月可表。臣此举,绝非为林宇个人,实乃为朝廷社稷着想。事关重大,臣不敢有丝毫懈怠,恳请殿下及陛下慎重行事,莫让奸人得逞,寒了忠臣之心。”温体仁见朱慈烺发难,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他上前一步,阴阳怪气地说道:“殿下,王侍郎如此急切地为林宇辩护,莫不是真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私情?这朝堂之上,可容不得徇私枉法之人。”王承恩一听,心中怒不可遏,却又强忍着怒火,再次叩首道:“温大人,您莫要血口喷人!臣一心为公,对陛下和朝廷忠心不二,绝无半点私心。今日所言,皆是出于对朝廷社稷的考量,望陛下明察。” 崇祯皇帝目光在王承恩身上停留片刻,微微颔首,沉声道:“王爱卿所言,朕自会细细斟酌。此事关乎重大,朕定不会冤枉一个忠臣,也绝不容叛国之人逍遥法外。”说罢,目光再度扫向那卷宗,神色凝重,似在思索其中真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