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回 数月已流走 再上六参朝 (第2/2页)
宋宇听了杨辉所言,对着他劝道“:杨兄弟,现今我等正是用人之际,千万不要亏待了他们。你且听我一言,这些个渔民并潘氏三兄弟,皆以大宋禁军两倍的薪俸给予。平素也要多备些好酒好肉,好生招待着。毕竟这些个渔民都是拉家带口。若是为了帮我等,反倒令其无米下炊。岂不冷了人心?”
杨辉听了宋宇的劝告,赶忙说道“;是小弟糊涂了。小弟这次前去,便将殿下的心意,并钱财都交代给潘氏三兄弟。令其自行分配。”
宋宇听到杨辉回答,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毕竟自己府中钱财都是史弥远那老贼所送,用到这些个贫苦渔民手中。这才叫物尽其用。
在吩咐了杨辉其他几件事后。宋宇便早早的吃了饭睡下了。
时光荏苒,转眼数月悄然而逝。这数月里,史弥远及其党羽,异常的安静,没有再来找宋宇他们麻烦。
太子府迎来一段平静的岁月。府内一切日常,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宋宇除了和谢道清往来,大多时间在府内跟随华岳等人学习剑术。半年的时间,宋宇剑术小有进步。
用华岳的话说,殿下虽然基础差,年龄大,但好在悟性高,又肯吃苦。剑术上的招式路数,已然基本熟稔。
若是再对上街头小流氓,三两个还是能轻松解决的。可若是碰上剑道高手,跑就是了。
华岳做出的点评,宋宇觉得很受用。之前跟程保比试,虽然程保有放水的嫌疑,但宋宇还是能在技巧上,略胜程保些许。
期间陈达回来过几次。小小从陈达那里得到了火铳,请教完用法后,这丫头每日练习,十分勤奋。
数月过去,虽做不到陈达那般百步穿杨,但数十步内弹无虚发。让宋宇暗暗赞叹这姑娘颇有射击天赋。
直到一日,又是六参朝会。
宋宇未等程保那急性子喊,便早早起来了。洗漱完毕,让程保备了马。便奔着皇宫而去。
已近夏末,空气凉爽了些。此时天还未亮,宋宇被凉风一吹,打了几个喷嚏。暗道:这临安夏末的早晨,与自己前世那地处北方的小县城可是大不相同。
前者即使夏末,仍旧湿气颇重。后者地处北方,临近秋天,往往干燥少雨,用秋高气爽来形容,十分贴切。
话说数月过去了,史弥远仿佛忘了自己似的。每次朝会,史弥远再没有针对过自己。包括那些史党,也是异常安静。前几次朝会甚至都没议论过什么要紧事。每次都是宁宗懒洋洋的宣布散朝。
仿佛这天下突然四海承平。就连天灾都没人上报。这么平静,莫不是暴风雨前的宁静吧?
还有数月前偷听到的运粮的事,愣是没人提过。要说史弥远吃了那么大的亏还不报复,这可不符合史弥远一贯的作为。
话说刚听到要运量到襄阳,还有些害怕。可等得久了,心里又有些期待。襄阳,是不是和临安一样繁华?
“:殿下,到了。”程保小声提醒着坐在马上愣神的宋宇。
宋宇懒洋洋的打了声哈欠,揉了揉由于早起那惺忪的睡眼,随即翻身跳下马。双手交叉放在胸前,向着垂拱殿走去。
话不多说,待朝会开始后,宋宇直摇头,龙椅上宁宗仍旧一脸不耐烦的斜倚在龙座上。
下边一帮子大臣是低头不语。直到旁边内侍喊出了一句“: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这才有人站出来说道“:臣有本奏。”
宋宇寻着声音看去,原来是乔行简。这家伙还真是每次上朝,都会来点什么新花样。只是不知道这次他又要说出什么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话来了。
宋宁宗一看是他,嘴角不自觉的抽了抽,一脸厌烦的冲他挥手示意让他说下去。
毕竟这乔行简好歹也是个工部侍郎,你不让他参奏,还真是说不过去。
乔行简整了整衣装,面色平静的说道“:启禀圣上,臣要参劾之人乃是广州观察使,京东总管李全。今年年春,臣曾奏报,李全与张林交恶互攻。后张林败走投了蒙古。李全悉数得其兵马领地。臣当时言明此事之后,圣上便让史相处理此事,可小半年过去了,这件事还是没有下文,臣倒不是怀疑史相办事不力,只是听闻那李全狡猾异常,怕他使了什么手段,这就不由得下官擅自揣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