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交谈 (第2/2页)
您看能不能给民女一些时间,可别跟我这乡下妇人计较!”
姜瑶杏眸直视胤禛,若他还是执意要抢,那她也就不客气了!
胤禛沉沉的看着姜瑶,没有错过她脸上一丝一毫的变化,这女人不是服软,只是审时度势。
就在气氛僵持不下的时候。
姜瑶怀里的小姜军,从姜瑶怀里滑下来,一颠一颠的跑到胤禛面前,在众人都还没反应过来只是,抱住他的腿,
“爹,天上长什么样子,是不是和娘说的那样,到处飘着白烟,里面的神仙飞来飞去.....”
胤禛有些僵硬的摸了摸姜军的头,看着他亮晶晶的杏眸,心中的火气无形消散许多,声音带着几分嘶哑:
“叫阿玛。”
小姜军皱眉“阿玛”是什么东西?
她转头看向姜瑶,奶声奶气道:“娘,你确定他是崽崽的爹吗?”
喊完后,小声嘟喃:“上次娘让我叫大人,这次让叫爹,娘会不会认错了?”
胤禛挨着他,自然听到他的嘟喃,脸瞬间黑了下来!
“王爷,要不!进去说。”戴铎凑过来,眼神往后方瞥了几眼。
接收到眼神,胤禛会意,一直在外面确实不合适!
胤禛下令,侍卫在门口守着,他则带着苏培盛和戴铎跟着姜瑶一家进了屋。
进了大门,看清里面的景象时,胤禛三人不由挑眉,看向前面姜瑶的身影,有些意味不明。
院子很大,一半很明显是留着晒粮食,没有什么布置,此时上面就有晾晒的小麦。
另一半,就很令人眼前一亮,像是一个庭院的葡萄架,此时葡萄架上,挂满了黑红相间的葡萄。
下面有着桌椅板凳俱全,旁边还搭了两个秋千,一大一小。
院墙脚下是围起来养得花花草草,虽然都是一些野花,但却格外的好看。
最让三人意外的是,院子里的地上,都铺满了平整的石板,真可不是普通百姓能铺得起的。
姜瑶把人径直带到葡萄架下,让姜翠山和王氏带着小姜军去做饭,转身看向身后的三人,目光定在胤禛身上。
“王爷,可以单独聊聊吗?”
胤禛看向和姜翠山走了还反身过来和他挥手的小姜军,手上还残留着小手柔软的触感,小家伙却跟着人欢快的跑了!
片刻后,胤禛转头看向正拿着一根木簪子挽头发的姜瑶,头发挽起,露出她那张不似农家女的面孔,白皙得有些过分。
穿过葡萄架透进来的光,如同一层薄纱般轻轻地洒落在她的发丝上,仿佛给她的头发披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色光辉。
衬着那张白皙的小脸,明明看似平凡的五官,此时却让胤禛有片刻的晃神。
看着那双盯着他的杏眼,胤禛朝苏培盛和戴铎挥了挥手。
苏培盛可不敢退,刚才姜瑶那“哐哐”几下,就让三个身手不错的侍卫折了手脚。
主子爷的身手也就和那几位侍卫差不多,要是这个姜氏做什么,主子爷绝对没有还手之力。
“爷,奴才要不还是跟着您吧!”
“退后!”
苏培盛犹豫再三,还是和戴铎退后二十米,到了门边。
戴铎看苏培盛一脸焦急的看向胤禛、姜瑶方向,再次轻声问起:
“苏公公,这王爷到底是怎么和这姜氏扯上关系的,俩人这不像情投意合过,倒像是为未见过面的陌生人;
但这孩子怎么来的?”
苏培盛从怀里扯出帕子擦汗,闻言,扫一眼徐道,以前怎么没发现这戴先生如此八卦。
不过,看着不远处的二人,苏培盛擦了擦汗,心想这姜氏也是厉害!
跟随主子多年的他,主子的一些变化,他还是能看出来的。
以前,没找到姜氏时,提到姜氏,主子都是一脸杀意。
找到后,知道这姜氏背着生了个儿子,主子也没改变杀意,要不是刚好那段时间弘昀阿哥殁了。
主子心血来潮,想看看那个流落在外的血脉,这姜氏估计到死都不知道是谁杀了她。
见了姜氏和孩子后,再提起姜氏,主子的杀意竟然淡了!
后来,疫病那段时间,主子慢慢习惯处理完繁重公务后,拿起那封记录姜氏母子的信,他就知道,早晚有一天这姜氏母子一定会进府。
按说,主子爷即便要“自污”,方法很多,何必选这一个!
照他看来,不过是主子私心作祟,只是主子自个儿还不知道而已。
姜氏的出身太卑微,太不体面,府里后院的主子至少都是旗人出身,府里的丫鬟婆子再差也是下五旗的旗人。
之前这姜氏想进府,以她汉人的身份绝对不可能。
即使后院的福晋、格格不阻止,宫里的万岁爷和朝堂上的满族朝臣也会阻止。
最好的结果就是,孩子接回去过继到那个格格名下,姜氏处死。
如今,时机正好!!!
戴铎没有听到苏培盛透露,也不恼!
这事,早晚会知道,雍亲王谁都可以瞒,唯独不会瞒着当今圣上。
而且,雍亲王不说,这姜夫人可不像是能守住秘密的人。
从她骂人的那些言语中,他实在好奇什么情况下,俩人没见过面,却能生孩子。
想到那个孩子,戴铎就想到,姜瑶刚才漂亮的身手,要是这孩子像她母亲,以后倒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灶房里,正在做饭的姜翠山和王氏,一直伸头往外看,“军军,你娘说那是你爹的?”
小姜军啃着鸡腿,“嗯嗯”点着头,后来又觉得不对,“上次娘叫我叫他大人,今天,娘让我叫他爹?”
王氏、姜翠山:......那这到底是不是军军的亲爹啊!
这些人一看就不是普通人,特别是为首的那个男人,那通身的气派,他们从未在其他人身上见过。
忽然,王氏“咦”了一声。
“孩她娘,怎么了?”姜翠山关心道。
王氏盯着和戴铎站在一起的苏培盛,面白无须,说话阴柔,这人她好像见过,只是一时想不起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