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5 章 苏城水乡的孢子疑云 (第1/2页)
苏城的清晨裹着水乡特有的薄雾,青灰色的屋顶在雾中若隐若现,乌篷船划过河面的 “哗啦” 声,透过大巴车窗传进来,与周雨桐手中病历本的纸页翻动声交织在一起。她指尖停在 “苏城水质基线” 那一页,蓝色水笔标注的 “太湖流域孢子易感度” 字样旁,还画着一道浅浅的波浪线 —— 是昨天连夜从方舟系统调出来的数据,此刻正随着车身的颠簸轻轻晃动。
“还有半小时到非遗中心。” 柳清月坐在旁边,青铜音叉横放在膝头,叉身的古琴纹路在雾色里泛着淡蓝微光,她指尖轻轻摩挲着纹路,“昨晚翻祖父的‘护城曲’谱子,发现有段 480Hz 的变调,标注着‘适水网密布之城’,应该就是为苏城这样的水乡设计的。” 她顿了顿,将音叉凑近车窗,雾气沾在叉身上,凝成细小的水珠,“等会儿去纺织厂,或许能用这个频率定位孢子,水乡的水汽能放大音波。”
马超坐在后排,正低头检查新抗体的保温箱,透明瓶里的淡绿色液体随着车身轻微晃动,瓶壁上贴着 “苏城特供” 的标签 —— 是根据苏城湿润气候调整的配方,抗孢效果比之前提升了 15%。“刚才上官宇说,苏城的孢子检测设备还没联网,我们得带两台便携式检测仪过去。” 他抬头看向前排,手里举着检测仪的探头,“纺织厂在太湖边,水汽大,探头容易受潮,我已经裹了防水膜,等会儿检测时注意别碰水。”
上官宇的平板屏幕亮着,上面跳动着境外信号的追踪轨迹,红色光点在苏城地图上缓慢移动,最终停在 “废弃纺织厂” 的位置。“信号从昨晚开始就没动过,应该是境外人员的临时据点。” 他手指在屏幕上滑动,调出纺织厂的旧图纸,“这厂子三十年前就关了,里面还留着纺织机,结构复杂,我们得小心他们设陷阱。”
大巴停在苏城非遗中心门口时,薄雾已经散去不少。张主任穿着深蓝色的传统褂子,早早等在门口,手里攥着一张皱巴巴的纸条:“今早五点,巡逻队在纺织厂外围发现了淡蓝色粉末,检测仪显示孢子活性 0.4mg/m³,还在往太湖扩散!” 他把纸条递给周雨桐,上面用铅笔写着几个模糊的坐标,“我们不敢贸然进去,里面的纺织机堆得像迷宫,怕触发他们的装置。”
孙蕊立刻从背包里掏出便携式定位仪,开机后屏幕上的红点快速跳动,指向纺织厂的方向:“我和陈默先去探路,你们跟在后面。我带了电磁屏蔽仪,能挡住简单的电子陷阱。” 陈默也背上工具包,里面装着撬棍和夜视仪:“我查过纺织厂的结构,有个地下仓库,很可能藏着孢子原液,我们重点查那里。”
众人沿着青石板路往纺织厂走,路边的河面上飘着几株水葫芦,孙蕊蹲下来,用检测仪探头碰了碰水面,屏幕上的数值跳了一下:“水里已经有孢子残留了,0.2mg/m³,再扩散到太湖,后果不堪设想。” 周雨桐皱起眉,掏出手机给太湖生态监测站发消息:“立刻关闭沿岸的取水口,启动应急净化系统,防止孢子通过自来水扩散。”
纺织厂的铁门锈迹斑斑,上面还挂着 “禁止入内” 的警示牌,牌子的边角被风吹得卷了起来。孙蕊用撬棍轻轻一撬,铁门发出 “吱呀” 的刺耳声响,灰尘从门缝里涌出来,呛得人忍不住咳嗽。里面的纺织机东倒西歪,上面还缠着泛黄的棉线,阳光透过破碎的天窗照进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音叉有反应了。” 柳清月突然停下脚步,青铜音叉正泛着刺眼的蓝光,频率变得急促,“地下仓库的方向,孢子浓度很高,至少 0.8mg/m³。” 她调整音叉至 480Hz,护城曲的旋律在厂房里扩散,棉线上的灰尘簌簌落下,远处传来轻微的 “滴答” 声 —— 是原液罐泄漏的声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