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 (第1/2页)
---
第六十五章 虚空回响,播种之痕
“源初之地”在墨天衡的意志支撑下,如同一叶坚不可摧的扁舟,于狂暴的规则乱流中稳定下来。内部,淡金色的秩序辉光与潜藏的“可能性”潜流交织,形成一种独特的、充满生机的静谧。
墨天衡盘膝坐于领域中央,源初律体与整个孤岛共鸣,他大部分的心神都沉入了对领域边界的维持与对自身力量更深层次的感悟中。维持“源初之地”的消耗依然巨大,但正如他所说,随着对“平衡”真谛的每一点理解加深,负担便轻了一分。他不再仅仅是在“抵抗”外界的侵蚀,更像是在“引导”,将那些狂暴的能量流以更精妙的方式卸开、分流,甚至汲取其中极微小的一部分无序,转化为领域内“可能性”潜流的养分。
启和溯的工作率先展开。
溯的书卷虚影悬浮在领域边缘,面对那永不停歇的、色彩斑斓却又代表毁灭的规则风暴,无数细微的、由纯粹信息流构成的符文自他投影中飞出,融入领域的边界壁垒。他在构建一个极其复杂且精密的“筛网”模型。这个模型不针对能量,也不针对物质,而是针对信息,针对那些源自庞大系统网络、可能携带着“种子”反馈的、特定模式的规则波动。
“系统本身的运行会释放出海量的规则冗余信息,如同恒星的噪音。”溯的意念在专注中显得有些断续,“我们的‘种子’引发的波动,必须足够独特,才能将其与背景噪音区分开。我正在尝试定义‘演化’与‘共生’在规则层面可能产生的‘印记’……一种违背纯粹效率至上的‘冗余’,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信息纠缠……”
启的多面体投影则在“源初之地”内部穿梭,他的任务是调整领域本身的“接收”特性。他将溯定义出的“印记”特征参数,转化为对领域规则结构的微调。这就像在调整一个无比精密的射电望远镜,试图从宇宙背景辐射中,分辨出那一丝来自遥远文明的、微弱而独特的信号。
“接收灵敏度提升百分之七,过滤掉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的规则噪音……”启冷静地汇报着进展,“但剩下的信息流依旧庞杂,且充满干扰。我们需要一个更强大的‘信号处理核心’。”
墨天衡分出一缕意识,与启连接:“用我的源初律体作为中转。我的律体本身就对‘异常’和‘变数’敏感,或许能起到放大器的作用。”
这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墨天衡主动将自身意识的一部分,接入了这个刚刚构建起来的、粗糙的“倾听网络”。
刹那间,海量的、混乱无序的信息洪流涌入他的感知。
那是系统格式化后残留的规则碎片,是星域寂灭时亿万生灵未能发出的最后悲鸣,是更遥远星域正常运转时传递来的、冰冷而规律的逻辑脉冲……无穷无尽,纷至沓来,几乎要将他的个体意识冲垮。
墨天衡稳住心神,源初律体全力运转,遵循着溯定义的模型和启构建的滤网,在这信息的汪洋大海中,艰难地搜寻着那特定的“回响”。
一天,两天……“源初之地”内没有昼夜,只有规则辉光恒定的流转。青精心维持着领域内模拟出的生机循环,一些微小的、闪烁着柔和绿光的苔藓类共生体开始在地面(由星火之庭最坚实的残骸构成)上滋生,它们吸收着领域内游离的能量,反哺出更加稳定的生机,略微减轻了墨天衡的负担。锐的投影则如同最警惕的哨兵,巡弋在边界,他的“锋锐”意志不再外放,而是内敛为一种极致的感知,感应着外界风暴中任何一丝不寻常的扰动。
突然——
在无尽的、令人麻木的噪音中,墨天衡捕捉到了一丝极其微弱的、截然不同的“涟漪”。
它并非强大,反而十分渺小,如同投入死寂湖面的一粒尘埃。但它确实存在着,并且带着一种……“生长”的特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