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相比破案,在下更精于武艺啊! (第1/2页)
四大名捕之“无咎”赵行曜的轻功,名“乘黄御风真诀”,在白玉楼轻功榜上排名第四。
若论高低,是至今所见之最,甚至力压“六爻无形剑气”在剑道榜上第五的名次。
此功非其自创,据说传自上古。
乘黄是古代的神马,其状如狐,背上有两角,出白民之国,乘之寿可三千岁。
黄帝乘之,因此又被称为飞黄、腾黄,后世成语“飞黄腾达”,根源就是乘黄的典故。
而“乘黄御风真诀”专攻提气换气之法,修炼至大成,可凌空换气,借风生力,由此源源不绝,达御空而行的境界。
正如《逍遥游》里所言,“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足不染尘,飞个十五天再下来。
当然这种境界,创出这门绝世轻功的人是否达到,都是未知之数,赵无咎本人更是远远不及。
可即便如此,四大名捕里面最小的赵无咎,也创下三日追江洋、独破连环寨、千里截辽谍,桩桩件件的功绩,都与这门绝世轻功有关。
此时此刻,赵无咎的战术同样十分明确。
他登场后,就刮起狂风,罩住金身戒闻,替周无心分担压力的同时,瞄准了目标定觉。
两位名捕此来,并不是真的要与大相国寺敌对,反倒是希望化解兵戈。
但周无心沟通无果,赵无咎唯有强行带走这个犯下大案的门内暗桩。
而展昭后发先至,开剑后反手制住定觉的刹那,出手主动邀战。
一道剑气破空而出,直取东南丈许。
待得剑气抵达,恰见一股狂风急旋而至,风中包裹的青影倏然一顿,身形急转,足尖点在剑锋上,潇洒地借力变向。
可第二道剑气已提前刺向西北角。
恰恰是他转折后飞掠的方向。
“嗤——”
这回名捕的靴底,险之又险地擦着剑气掠过,身形再变。
第三道、第四道剑气接踵而至。
赵无咎继续提气,身形如陀螺急旋,在剑光缝隙中硬生生破开一条生路,兔起鹘落间,变幻了多次方位。
此乃扶摇九变。
可凌空九次折转,如青鸾回旋,残影惑敌。
但那剑尖如影随形,轻松跟随。
每一次落点,都是他变化后的方位。
“咦?”
风中的虚影发出一道清晰的惊咦。
双方的轻功差距明显,偏偏展昭的剑光追赶得毫不费劲。
因为每每提前恭候,占尽先机。
怎会如此?
赵无咎不知,他周遭所御的风里,已然渗入了“杂质”。
六爻之变,无形之气。
在展昭的视角里,前后上下左右,敌人变化的方位被清晰勾勒。
这就是“六爻无形剑气”的看家本事,真气离体即化无形剑爻,布于敌周身六合方位。
别说赵无咎的“乘黄御风真诀”,还远达不到真正御风的地步,即便是了,除非他能彻底化作狂风,连人体的模样都窥探不到,不然的话,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将暴露出海量的信息。
挥臂为初爻动,踏步为二爻变,运劲为五爻转……
敌招未成,已显吉凶。
如此时六爻剑气现“姤卦”,乾上巽下,巽指右肋,乾刚转柔则劲泄,展昭一剑递出,直击肋下。
赵无咎果然做出预判里的动作,为了躲避,不得不强行变招,飘然闪避。
再现“谦卦”,坤上艮下,艮为足,坤顺主守,知其下盘欲退,展昭一剑削其脚踝,继续打断节奏。
赵无咎被逼,再闪。
‘这是何剑法?’
赵无咎越打越是憋屈。
明明自己的身形快到外人都看不见形貌,只见得一阵狂风席卷,绕着敌人猛攻不休,还以为是他占据着主动。
实则展昭闲庭信步,每每以逸待劳,攻敌必救,剑光反倒挥洒自如。
这样下去,真气耗损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根本拖不起。
必须改变策略!
‘破其窍穴!’
电光石火之间,赵无咎就有了决断,迅速变招。
此世的上乘武学,都是以凝炼窍穴、开辟气海为主。
陈修瀚之所以看不上《清净如来藏》,正因为里面附带的心法,是那种只能按部就班,贯通全身经脉的武学。
这在江湖中,是标准的下层武学,水磨工夫,练个大半辈子,成就也有限。
而凝炼窍穴,可以将普通穴道凝炼壮大,增强真气运转,更能以点带面,强振整条经脉,一窍通百窍通,事半而功倍。
经由这种窍穴储备的真气,可以变为异种真气,发挥出诸如寒冰烈火等特别的属性,还有机会催发出神异,拥有种种不可思议的奇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