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这买卖,亏吗? (第1/2页)
贞观十六年的春日,长安城暗流涌动。
两仪殿内,李世民看着内侍省连日来的查探奏报,眉头紧锁。
东宫三位伴读,杜荷、李安俨、李逸尘,背景履历皆已反复核查。
尤其重点排查了近日与太子接触频繁之人。
然而,回禀的结果却令李世民感到困惑。
杜荷,身为已故宰相杜如晦之子,尚太宗女城阳公主,身份尊贵,其家族与皇室关系复杂。
查得其近来或因官职升迁不如意,酒后曾有些许怨言,但多是针对朝廷铨选,并未查到其有教唆太子悖逆之言行的证据。
李安俨,原隐太子李建成旧部,后归附,虽得任用,然其出身始终是一道阴影。
查探发现,此人性格阴郁,平日与同僚交往甚少,偶有流露对当下职位的不满,怀念昔日战场之功,但同样无明确指向其蛊惑储君的实证。
最令李世民感到意外的则是李逸尘。
此子家世背景最为简单清白,陇西李氏远支,父祖皆无显宦,近乎寒门。
入宫三载,记录上显示其才学中等,性情沉静,甚至可说是默默无闻。
在所有查访的宫人、属官口中,此人平日除了履行伴读职责,几无多余交际,更无任何怨望之词或出格之论。
在三位伴读中,他显得最无可疑,也最不起眼。
调查陷入了僵局。
似乎太子的转变真是其自身幡然醒悟,或是那日的诛心之论只是其长期压抑下的一次偶然爆发?
但这结论与李世民对儿子的了解截然相反。
他绝不相信。
帝王心术,讲究平衡与掌控。
既疑东宫伴读有煽风点火之嫌,无论能否确定是谁,换掉那两个确有瑕疵、且可能心生怨怼者,总是稳妥之举。
既可敲山震虎,亦可安插耳目。
“传旨。”李世民声音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东宫伴读杜荷、李安俨,另有任用。着即调离东宫。遗缺由太子舍人李百药、著作佐郎许敬宗充任。”
此二人,李百药乃名臣李德林之子,以文才著称,性耿直;许敬宗则文采斐然,心思活络,皆属皇帝可信赖、至少是可控之人。
旨意迅速传至东宫。
李承乾接到旨意时,正在与李逸尘对坐读书。
闻听杜荷、李安俨被调离,他脸色骤变,握着书卷的手指骤然收紧,指节泛白。
传旨宦官退去,殿门甫一合上,李承乾便猛地转向李逸尘,声音压得极低,却掩不住其中的惊怒与惶惑。
“逸尘!父皇这是何意?杜荷、李安俨虽非大才,却也随我多年!突然调离,换上李百药、许敬宗……这分明是信不过我东宫旧人,要安插他的眼线!”
他呼吸急促,眼中闪过一丝被冒犯的刺痛:“父皇就这般忌惮于我?连我身边近侍都要一一筛换?”
李逸尘闻言非但没慌,眼底反而掠过一丝惊喜,他嗤笑一声,声音不高却极具穿透力:“殿下,您这怒火——又烧错地方了!”
李承乾被他这反应弄得一愣。
李逸尘目光灼灼,语速快而清晰,带着一种撕破伪装的锐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