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简直是天真! (第2/2页)
他担心的是,李承乾此举看似强硬,实则暴露了其政治上的不成熟和急切。
在长孙无忌看来,真正的权力稳固,在于潜移默化,在于平衡各方,而非这种大张旗鼓、吸引火力的冒险行为。
他仿佛已经预见到东宫即将到来的混乱和太子的窘迫,这让他对太子的未来更加悲观。
他心中涌起强烈的失望和焦虑,既恼太子的愚蠢,又恨那背后出主意之人的短视。
他立刻吩咐紧闭府门,称病谢客,
梁国公房玄龄闻讯,长叹一声,默默摇头,只对身边老仆说了一句:“太子危矣。”
便不再多言,眉宇间充满了对国本动摇的深深忧虑。
他看得明白,这不是纳谏,这是开启了一场针对储君的公开狩猎。
侍中魏徵虽在病中,闻此消息,亦挣扎着坐起,对儿子魏叔玉叹道:“太子此议,虽显急进,然若能真心纳谏,或非坏事。只恐……其心不纯,其志不坚,反为小人所乘,酿成大祸。”
他既希望太子能借此机会真正改过,又担心这只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表演,最终会以闹剧收场。
进一步损害太子的声誉和朝廷的体面。
其他各路官员,亦是反应不一。
有清流言官摩拳擦掌,准备大展身手;
有稳重老臣暗自摇头,认为太子过于孟浪;
有投机之徒观望风色,思量如何从中牟利;
亦有真心为国者,希望太子能借此契机,真正成长为合格的储君。
整个长安官场,因皇帝这一纸批复,暗流涌动,风暴将至的氛围愈发浓烈。
而此时此刻,处于风暴眼的东宫之内,却呈现出一种异样的平静。
殿门紧闭,烛火通明。
李承乾与李逸尘相对而坐。
外界的一切纷扰,似乎都被隔绝在那扇沉重的宫门之外。
李承乾的脸上已没有了之前的兴奋和冲动,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静,只是这沉静之下,压抑着即将面对未知挑战的紧张。
他看向对面依旧平静的李逸尘。
“逸尘,父皇准了。接下来,我们该如何应对?那些御史,怕是明日就会蜂拥而至。”
李逸尘缓缓抬起头,脸上没有任何意外之色,仿佛一切尽在掌握。
他的眼神深邃,嘴角甚至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冰冷的笑意。
“殿下,饵已撒下,就等鱼来咬钩了。他们不是要名声吗?我们就给他们……一个足以遗臭万年的名声。”
“无论来者言辞如何,殿下初始态度必极尽谦和。耐心倾听,偶尔颔首,甚至可言受教、当深思。彼等欲求直谏之名,殿下便予之。让其言,尽其辞。”
“殿下只需记住,无论听到什么,皆不可动怒,不可失态。此乃‘虚怀若谷’之表象,是做给陛下、做给天下人看的。殿下越是如此,那些跳梁小丑之后的表演,便越显可笑。”
李承乾若有所悟:“孤明白了,先让他们尽情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