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得意忘形了! (第1/2页)
首位闯宫者韦思谦狼狈离去的身影,仿佛还残留在咨政堂的门槛之上。
殿内一时陷入了寂静,唯有书记官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以及几位东宫属官极力压抑的、细微的呼吸声。
李承乾端坐于上,努力维持着面容的平静,但胸腔里那颗心,却擂鼓般撞击着肋骨,一股灼热的气流在他四肢百骸间窜动。
成了!竟然真的成了!
他不仅顶住了御史的诘难,更将其驳得哑口无言,仓皇退走。
这种凭借智谋与言辞在公开场合碾压对手的快感,远胜于他往日躲在东宫里摔杯砸盏、鞭挞宦官的私密发泄。
这是一种被置于光天化日之下、经受考验并战而胜之的畅快,带着一种近乎眩晕的成就感。
他下意识地用指尖捻着书案上《唐律疏议》的页脚,冰凉的触感稍稍压制了指尖的微颤。
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极快地向后排李逸尘的方向扫了一下,那个依旧垂首敛目的身影,此刻在他眼中,无异于定海神针。
若非逸尘昨日近乎残酷的反复推演,将韦思谦可能攻击的角度一一拆解并备好应对之策,他今日绝无可能如此从容。
就在李承乾心潮澎湃,几乎要沉浸在这初战告捷的兴奋中时,殿外再次传来通禀声,打破了堂内的沉寂。
“启禀殿下,弘文馆直学士来济求见。”
来济?
这个名字让李承乾微微一怔。
不同于韦思谦那种以言辞峻切闻名的御史,来济此人,他略有耳闻,似乎以处事干练、青年才俊著称,并非一味攻讦之辈。
他为何而来?
也是如韦思谦一般,揪住两仪殿旧事不放吗?
还是另有所图?
片刻后,一位年约三十岁的官员稳步走入咨政堂。
他面容敦厚,肤色微黑,似是经受过风霜,目光清明而沉稳,不似韦思谦那般锐利逼人。
他身着青色御史袍服,手持笏板,举止间透着一股与实际年龄不太相符的持重。
入得堂来,他依礼参拜,声音平和,不高不低,却清晰入耳:“臣,弘文馆直学士来济,拜见太子殿下。”
李承乾并未如对待韦思谦初时那般端坐不动,而是微微颔首,抬手虚扶。
“来学士免礼。”
他打量着来济,试图从其神色间窥探来意。
来济谢恩起身,却并未立刻切入正题,而是再次躬身,语气诚挚地说道:“殿下开放东宫,广纳群言,虚襟以待天下士人。此等胸襟气度,实令臣敬佩万分。殿下今日之举,颇有先贤遗风,实乃朝廷之幸,天下臣民之望。”
这一番话,如同温润的春雨,与方才韦思谦的疾风骤雨截然不同。
李承乾听着,只觉得字字句句都说到了自己心坎里。
一股难以抑制的喜悦和得意,如同泡腾的泉水,咕嘟咕嘟地从心底冒了上来。
他开放东宫,固然是李逸尘所献的权宜之计、博弈之策,但内心深处,何尝不隐隐期盼着能借此博得一个“贤明”的名声?
此刻被来济这般直接而恳切地赞扬,他顿时有些飘飘然起来。
“来学士过誉了,”李承乾嘴角忍不住向上扬起,声音也带上了几分轻快。
“孤年少识浅,正需群臣辅弼,集思广益。开门纳谏,本是分内之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