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只是想找一个能代表他们利益的代理人! (第2/2页)
他抬眼看向李承乾,目光复杂,既有期盼,又含无奈。
“老臣并非贪恋权位,只是……每每忆及先帝与陛下开创基业之艰难,想到那些为国捐躯的同僚,再看看自家子弟,虽不敢说才识过人,却也愿尽绵薄之力,唯恐辜负先人声名,有负大唐盛世啊!思之不免……怅然。”
最后二字,他几乎是从齿间轻轻吐出,带着文人特有的含蓄与忧思。
李承乾听得似懂非懂。
任瑰这番话,自始至终,满篇都是忠君爱国,追忆先贤,忧怀国事,情真意切,言辞得体。
他只能顺着对方的话意,说些“功臣之后,朝廷必会量才录用”、“大夫劳苦功高,父皇时常念及”等场面话。
但他内心深处,仍是一片茫然。
这位老文臣特地来东宫,细说这么一番往事,最后感慨功臣之后境遇,究竟意欲何为?
是为后辈求取进身之阶?
还是单纯来抒发感慨?
李承乾全然不解其意,只觉得这位老臣情感细腻得有些突兀,甚至让他不知所措。
侍坐在左侧的李百药,眉头微微蹙起。
他学识渊博,阅历丰富,立刻嗅出了任瑰这番话背后不同寻常的味道。
这绝非简单的忆苦思甜或发牢骚。
这是在向太子表功,更是在委婉地诉说不满,暗示当今朝廷对早期功臣集团的“遗忘”和“薄待”。
其目的,恐怕是想试探太子的态度,看看这位储君是否会对他们这些“被边缘化”的旧势力伸出橄榄枝。
右侧的许敬宗,面上依旧带着惯常的微笑,眼神却在任瑰和李承乾之间飞快逡巡。
他心思活络,瞬间就明白了任瑰的潜台词。
这是失意者在寻找新的政治靠山。
许敬宗迅速权衡利弊。
功臣之后虽大多权势不再,但在军中、在旧臣中仍有一定潜势力。
若能借太子之手加以笼络,或可成为一股助力。
但风险同样巨大,极易引起陛下和当权派的猜忌。
他决定先静观其变,看看太子如何反应,再思量自己该如何站队。
他注意到太子脸上的困惑,心中暗忖:太子似乎并未完全领会任瑰的深意。
而坐在后排阴影中的李逸尘,在任瑰话锋转向“功臣之后境遇”时,嘴角便勾起一丝冰冷的弧度。
他完全看穿了这套把戏。
什么追忆往昔,什么忧心国事,不过是包裹着华丽外衣的政治投机!
这些所谓的“功臣之后”,大多才具平庸,却躺在父辈功劳簿上,渴望继续享受特权。
他们在当前权力格局中失势,便想利用太子与皇帝、与魏王之间的矛盾,押注东宫,企图在新一轮权力洗牌中分一杯羹,重现父辈荣光。
他们绝非真心辅佐太子治国安邦,只是想找一个能代表他们利益的代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