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怒,则授人以柄。 (第1/2页)
李承乾想给柳奭脸上一拳的冲动猛地冲上脑门。
东宫采买珍玩?
还是在西州徙民急需物资的当口?
这分明是暗指他表里不一,虚伪作态!
他几乎要立刻拍案而起,厉声呵斥柳奭竟敢窥探东宫内务、妄加评议!
然而,就在怒火即将冲破理智的瞬间,李逸尘那双平静无波、甚至带着一丝冷冽的眼睛倏地浮现在他脑海。
‘殿下,怒,则授人以柄。疑,则自乱阵脚。无论来者抛出何等惊人之语,首要是静,静观其变,方可后发制人。’
他猛地吸了一口气,强行压下了愤怒。
攥紧的拳头在案下缓缓松开。
他脸上努力维持着一种近乎僵硬的平静,只是眼神锐利地盯住柳奭。
“柳御史,”李承乾开口,声音比他预想的要稳,只是略微有些发紧。
“司农寺备案,竟细致至东宫采买之物?孤倒是未曾留意。此事,孤需召典膳监、内府局主事前来,核对账目,问清缘由。柳御史此问,孤记下了。”
他没有否认,没有辩解,只是将问题接下,并推给了“核对”与“询问”,为自己争取了喘息的空间。
柳奭脸上那丝若有若无的笑意加深了,仿佛早料到会如此。
他并不急于逼迫,反而顺势微微躬身,语气甚至显得更忧国忧。
“殿下明鉴。臣非刻意窥探,实乃核查徙民用度时,偶然见得,心生疑虑,恐于殿下贤名有损,故不避嫌疑,直言上陈。”
他话锋于此悄然一转,变得更为沉重。
“然,此事尚小。臣既查核采买名录,便顺带细阅了东宫典膳监、内府局近半年之账目——这才发现,恐有更大蠹虫藏于殿下左右!”
堂内气氛瞬间绷紧至极致。
李百药下意识地挺直了背脊,许敬宗脸上的笑容彻底消失,眼神闪烁不定。
后排的属官们更是连呼吸都放轻了,彼此交换着惊疑不定的目光。
柳奭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
“典膳监丞王顺,上月借‘太子需补养身体’之名,申报采买上好人参十斤。然据臣所查,此批人参并未入东宫药库,实则被其转手售予西市胡商,获利……不下三百贯。”
他略作停顿,目光扫过太子瞬间变得难看的脸色,继续道:“内府局直长王达,更甚。其利用职司之便,将民间商户捐赠予东宫、拟随徙民车队发往西州的棉絮二十担,暗中截留,用于其私宅修缮。此事,臣已录得西市收货胡商及受雇参与其宅邸修缮的工匠口供为证。账目缺口与二人近日私产陡增之情状,一一吻合。”
证据、人证、赃款去向……柳奭显然是有备而来,且准备得极为充分,几乎堵死了所有临时狡辩的可能。
李承乾感到一阵寒意从脚底蔓延上来。
王顺、王达这两人,是东宫旧人,平日也算勤勉。
愤怒再次涌起,但这次混合了一种被背叛的耻辱和事态完全超出掌控的惊慌。
他下意识地又想看向李逸尘的方向寻求支撑,但强行克制住了。
柳奭并没有催促,反而后退了半步,语气从方才的直陈转为一种沉痛的感慨。
“臣近日恰重读前隋记载,见大业年间,御史大夫裴蕴曾奏报:江都郡丞王世充、御史大夫虞世基,皆有大肆贪墨、欺瞒君上之嫌。然炀帝却以‘世基善解朕意,世充能办杂务’为由,始终未予严惩,一味姑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