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至少不足为惧。 (第2/2页)
李世民打断了他,语气依旧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朕,自有公断。”
他目光扫过全场。
几位御史脸上一阵红一阵白,还想再争,却见前排的重臣们无一出声支持,心知大势已去,只得悻悻退回班列。
接下来的朝议,转向了漕运、边镇军备等常规政务。
……
两仪殿。
熏香袅袅,驱不散殿内沉凝的气息。
李世民换下了繁重的朝服,着一身常袍,坐在御案后。
下方,长孙无忌、房玄龄、李靖、高士廉、褚遂良等几位核心重臣依次而坐。
先议了几件军政要务,诸人皆畅所欲言,很快便有了定论。
待这些事务商议停当,殿内出现了短暂的寂静。
李世民端起茶盏,轻轻拨弄着浮叶,似是不经意地开口。
“近日,关于东宫的诸多流言,诸位爱卿如何看待?朝堂之上,朕已言明态度。私下议议,但说无妨。”
几位大臣交换了一下眼神。
高士廉微微颔首,最先发言,语气温和。
“流言止于智者。陛下不予理会,正是釜底抽薪之上策。过多关注,反为其张目。”
李世民目光转向长孙无忌。
“辅机以为呢?”
长孙无忌沉吟片刻,缓缓道:“陛下圣明。市井流言,确不足虑。太子殿下近来之进益,臣等有目共睹,此乃陛下教诲、殿下自省之功。”
他话锋在此微微一顿,像是无意间带过,接着道:“只要殿下身边皆是正人君子,谨守臣道,尽心辅佐,而非……别有用心之辈,些微风言风语,自然如浮云过耳,无伤大雅。”
他语气平和,措辞谨慎,甚至带着对太子进步的肯定。
但“正人君子”、“别有用心之辈”这几个词,落在殿内诸人耳中,却各有分量。
房玄龄垂眸,心中了然。
长孙无忌这是将对太子背后之人的不满,掩藏在了冠冕堂皇的语句之下。
他不直接点破,却已暗示了“隐患”所在。
长孙无忌终究是对任何可能脱离掌控、尤其是可能影响储君、进而影响朝局平衡的因素,抱有极大的警惕。
李世民不动声色,手指轻轻敲了敲桌面,未置可否,目光又转向房玄龄。
“玄龄有何见解?”
房玄龄抬起头,神色从容。
“臣赞同陛下与诸位同僚之见,流言可置之不问。至于太子殿下之进步,确是可喜。年轻人,难免行差踏错,重要的是知错能改,肯于进学。殿下身边能有辅佐之人,引导其向善、向学,亦是好事。能使殿下归于正途,于国于民,便是有功。”
他这话,说得比长孙无忌更为直接,甚至隐隐有为那“背后之人”开脱之意。
核心思想很明确: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只要太子变好了,他身边是谁,不重要,至少不足为惧。
这是在试图消解陛下和长孙无忌可能对那人产生的杀心。
他了解李世民,此时的陛下一定对背后之人起了杀心的。
此时不支持那些御史的谏言,说明在陛下心中,太子的进步和国本的稳定,目前仍是排在第一位的。
李世民嘴角似乎微不可察地动了一下,像是想冷笑,又忍住了。
这时,褚遂良开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