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传我将令!攻破金陵! (第1/2页)
兵部尚书齐泰喃喃自语,浑浊的眼中迸发出狂喜的光芒,“李景隆手握五十万精锐,朱栢那逆贼号称百万,多是些乌合之众,如何能敌!”
“没错!曹国公乃开国名将李文忠之子,将门虎子,必能一战而定!”
黄子澄也跟着附和,声音因激动而尖锐。
一时间,绝望的城墙上,升起了一轮虚假的太阳。
文官们交头接耳,武将们也面露希冀。
他们把所有的恐惧、所有的无能,都打包成了一份沉甸甸的希望,隔空投向了城外那个叫李景隆的男人身上。
只要他一声令下,那五十万大军就能化作天兵天将,将城下那片黑色的叛逆浪潮碾成齑粉。
朱元璋听着身后的窃窃私语,嘴角勾起一抹冰冷到极点的弧度。
李景隆?
将门虎子?
他比谁都清楚,李文忠英雄一世,生的却是个中看不中用的草包儿子!
赵括之流罢了!
指望他击溃咱那个心比天高的十二子?
简直是痴人说梦!
他懒得戳破这群蠢货的美梦,战争,从来不只是兵力的对撞。
人心,才是最锋利的武器。
他的目光再次变得锐利,在人群中巡梭,最后,定格在了一个跪在最前列,身形瘦削,却腰杆挺得笔直的身影上。
翰林学士,方孝孺。
当今天下读书人的种子,士林公认的泰山北斗。
朱元璋粗糙的指节在冰冷的城砖上轻轻敲击,发出“笃、笃”
的声响,每一下,都让方孝孺的心跟着一颤。
“方孝孺。”
朱元璋的声音不大,却瞬间扼住了城墙上所有的嘈杂。
方孝孺身体一僵,缓缓抬起头,露出一张因惊惧和迷惑而显得有些苍白的脸。
“臣……臣在。”
朱元璋转过身,玄色的铁甲在夕阳下泛着幽冷的光。
他居高临下地看着这个天下大儒,一字一句,清晰地说道:“去,到城门下面去。”
方孝孺一愣,不明所以。
朱元璋的下一句话,在他脑中轰然炸响。
“去,骂朕!”
“什么?!”
方孝孺猛地抬头,满脸的不可置信。
他怀疑自己听错了,怀疑自己因为过度恐惧而产生了幻听。
骂……
骂皇上?
这简直是……
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是十恶不赦的谋逆大罪!
“陛下……”
方孝孺的声音都在发颤,“臣,万死不敢!”
“咱让你去,你就去!”
朱元璋的语气不容置喙,他向前踏出一步,巨大的压迫感让方孝孺几乎窒息,“你不是最会讲圣人道理吗?你不是最会骂人吗?”
“给咱到阵前去,指着朱栢那逆子的鼻子骂!”
“你就骂,咱这个当爹的,年过古稀,重病在床,他朱栢身为亲子,不思侍奉汤药,反而兴兵作乱,攻打京师,要逼死亲爹!”
“骂他是禽兽!骂他是不忠不孝,天理不容的畜生!”
朱元璋的声音越来越大,带着一种疯狂的狠厉。
“给咱把他骂到无地自容!让他手底下那百万大军都听听,他们追随的,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
“一定要让他羞愧难当!”
这一刻,方孝孺终于明白了。
这不是让他骂皇帝,这是要让他用皇帝的身份,去诛反贼的心!
用“孝”这把最锋利的刀,去捅朱栢的软肋,去瓦解他大军的士气!
这计策,不可谓不毒!
不可谓不狠!
可……
让他一个饱读圣贤书,将君臣之礼看得比命还重的儒生,去当着天下人的面,辱骂当朝天子……
哪怕是演戏,也让他感觉自己的脊梁骨都要被戳断了。
他的嘴唇哆嗦着,脸色由白转青,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就在这时,一个狼狈的身影连滚带爬地凑了过来。
是朱允炆。
他刚刚被朱元璋一脚踹翻,此刻发髻散乱,脸上还挂着泪痕和灰尘,哪有半分储君的模样。
他抓住方孝孺的衣袖,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声音嘶哑地哀求道:“先生!”
“皇爷爷说得对!十二叔他……他最是要脸面的!”
“先生您是天下大儒,您的话,比十万大军都有用!求求您,救救孙儿,救救大明啊!”
他一边说,一边用力地磕下头去,额头撞在坚硬的青石砖上,发出“咚”的一声闷响。
“先生,拜托了!”
看着跪在自己面前,苦苦哀求的皇太孙,再看看不远处那个身披甲胄,眼神如刀的恐怖帝王,方孝孺只觉得一阵天旋地转。
他知道,自己没有选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