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路见不平,小捕快周大山 (第2/2页)
溪水边,两个少年并肩钓鱼;
祠堂外,他们偷偷分享一块麦芽糖…
“大山…哥?”
他下意识地脱口而出。
周大山眼睛一亮,正要相认,
却见苏惟瑾微微摇头、
递了个不要声张的眼色,
当即会意,强压下心中激动,
看向赵六的眼神愈发凌厉。
苏惟瑾快步上前,
先对周大山微微躬身、
示意他稍安勿躁,
然后转向赵六,
脸上堆起惶恐,
语气却带着“为张家着想”的急切:
“赵爷消消气!周小爷息怒!”
他先各打五十大板,稳住场面,
然后重点对着赵六,
语速加快,带着点“苦口婆心”的味道。
“赵爷,您看,这大街上人来人往的,
为这几文钱闹起来,多不好看?
要是传到老爷耳朵里,
说咱们张家的人为了点柴火钱当街跟衙门口的人争执,
还是跟一位老人家…
知道的说是柴火价钱没谈拢,
不知道的,还以为咱们张家仗势欺人,
克扣穷苦人的血汗钱呢!”
他刻意加重了“张家”、“老爷”、
“仗势欺人”、“克扣血汗钱”这几个词,
眼睛紧紧盯着赵六。
赵六果然脸色微微一变。
他嚣张,但不傻。
苏惟瑾这话看似劝架,
实则是在点他:
事情闹大,损的是张家的脸面,
万一真惹来衙门的人较真,
或者传到老爷耳中,
为了这几文钱挨顿板子甚至丢了差事,那可亏大了!
苏惟瑾又赶紧补了一句,给他递台阶:
“再说了,赵爷您是什么身份?
跟一个老人家和…和周小爷置气,不值当啊!
咱们张家向来仁善传家,
老爷更是时常教导我们要与人为善,
这柴火…我看品相确实不错,
十文就十文吧,
回头从别处省省也就有了,
何必因小失大呢?”
一番话连消带打,
既点明了利害关系,又捧了张家,
给了赵六面子。
赵六脸上的横肉抽搐了几下,眼神变幻。
他狠狠瞪了那老农一眼,
又瞥了瞥一脸正气、
手握棍棒的周大山,
最终悻悻地哼了一声,
从怀里摸出十文钱,
扔在地上,骂骂咧咧道:
“算老子今天倒霉!
碰上你们这群穷酸!
拿着钱滚!”
说完,扛起柴火,
头也不回地走了,仿佛多留一刻都丢人。
那老农愣了片刻,
才慌忙捡起地上的铜钱,
对着周大山和苏惟瑾千恩万谢,
佝偻着背快步离开了。
周围看热闹的人群也渐渐散去,
不少人看向苏惟瑾和周大山的目光都带着赞许。
周大山收起架势,挠了挠头,
显然没想到事情这么容易就解决了。
周大山这才大步上前,
一把抓住苏惟瑾的肩膀,
声音激动得发颤:
“小九?真是你!
我刚才差点没认出来…
你怎么瘦成这样了?
这俩月在张家,
他们是不是欺负你了?”
看着童年玩伴关切的眼神,
苏惟瑾心头一暖
——记忆中总护着他的大山哥,
虽个子长高、皮肤变黑,
那份憨直正义却丝毫未变。
他强压下心头酸楚,
声音有些哽咽:
“大山哥,好久不见…
我在张家做书童,一言难尽。
方才多谢你仗义执言。”
“谢什么!”
周大山用力拍着他的肩。
“咱们从小一起掏鸟窝、
摸鱼虾的交情,说这个就见外了!
只是你…怎么不早来找我?”
苏惟瑾叹了口气:“身不由己啊。”
周大山像是想起什么,突然压低声音:
“我听说你被…”
话到一半,瞥见苏惟瑾身上的下人服饰,硬生生改口。
“对了,你妹妹婉儿怎么了?
前几日我看见她在镇上卖山货,
被你二伯…”
话音未落,远处传来衙门同僚的呼唤:
“大山!巡街了!”
周大山只好打住话头,
急急说道:
“小九,照顾好自己!
以后有事尽管到衙门找我,
我帮你想法子!”
看着周大山扛着水火棍远去的挺拔背影,
苏惟瑾心中五味杂陈
——故人重逢的暖流、妹妹处境不明的担忧、
自身困于张家的无奈交织在一起。
他握紧拳头,暗暗发誓:
一定要尽快摆脱眼前的困境,
保护好婉儿,绝不会一直困在张家的牢笼里。
这沭阳县的水,看来比他想象的要深,
但有了周大山这个朋友,
未来的路或许会好走一些。
他整理了一下衣襟,
脚步轻快了几分,继续朝纸铺走去,
仿佛两个月来压在心头的阴霾,
都被这份意外的重逢驱散了些许。
只是他不知道,
此刻有两双眼睛正望着他的背影:
拐角处,赵六阴狠地攥着拳头,
咬牙切齿:
“好个小杂种,居然认识衙门的人…
等着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