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岁岁文学 > 寒门状元:我的大脑通古今 > 第34章 暗流涌动,多方关注起

第34章 暗流涌动,多方关注起

  第34章 暗流涌动,多方关注起 (第1/2页)
  
  赵文萱主仆二人的身影刚消失在巷口,
  
  苏惟瑾立刻抱着那摞书和那份沉甸甸的“意外之礼”,
  
  闪身躲进更深的墙角阴影里。
  
  超频大脑飞速运转,
  
  听觉提升到极致,
  
  确认四周再无旁人,
  
  只有远处主街隐隐传来的叫卖声和风吹过巷子的呜咽。
  
  他迅速解开蓝布包裹。
  
  果然,除了那两本归还原主的《诗经集注》和《十三经注疏》,
  
  里面还妥帖地放着一本厚厚的手抄册子。
  
  纸质细腻,边缘微卷,显是经常翻看。
  
  封面上是清秀工整的簪花小楷:《读史拾疑札记-文萱》。
  
  苏惟瑾的心跳不由得加快了几分。
  
  这哪里是什么“浅见和疑问”,
  
  这分明是赵文萱(甚至可能包含其父赵教谕)读书治学的心血结晶!
  
  里面不仅分门别类记录了经史子集中的疑难之处,
  
  更有许多旁征博引的考据和独具只眼的个人见解。
  
  对于目前缺乏系统指导、
  
  全靠自己“知识降维”和零散记忆摸索的苏惟瑾而言,
  
  这本札记无异于沙漠甘泉,雪中炭火!
  
  其价值,远超金银。
  
  “这份人情,可欠大了……”
  
  苏惟瑾喃喃自语,
  
  嘴角却抑制不住地微微上扬。
  
  他不敢在外多留,
  
  将札记小心藏入怀中最贴身之处,
  
  又把那两本书用蓝布重新包好,
  
  这才做出一副刚办完差事的模样,
  
  快步从后门溜回张府。
  
  他自以为行动隐秘,却不知,
  
  这短暂的后巷一会,
  
  已然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
  
  在沭阳县本就不算太大的文人圈子里,
  
  漾开了一圈又一圈的涟漪。
  
  最先泛起波澜的,自然是县学教谕,赵明远赵大人府上。
  
  书房内,油灯初上。
  
  赵明远听着女儿略显激动却又尽量克制的叙述,
  
  花白的眉毛微微蹙起,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桌面。
  
  “父亲,女儿绝非妄言。”
  
  赵文萱俏脸因急切而微红。
  
  “那苏小九虽言辞谦卑,
  
  总是推说‘听少爷所言’,
  
  但其对《诗经》、《尚书》的理解,
  
  尤其是关于历法古碑的推测,
  
  绝非寻常书童能道!
  
  甚至……甚至远超许多县学廪生!”
  
  赵明远沉吟不语。
  
  诗会那首《咏菊》带来的震撼还未平复,
  
  女儿今日带回来的消息更是惊人。
  
  他白日里其实已暗中派人去打探过那书童的底细。
  
  回报很快:苏小九,今年十六,
  
  乃西街军户苏家旁支子弟,
  
  父母早亡,与十岁的妹妹跟着爷爷过活。
  
  爷爷去后,家徒四壁,
  
  据说是为了给爷爷办后事和治病欠下债务,
  
  被本家叔伯做主,自愿卖身到张府为奴。
  
  “自愿卖身?”
  
  赵明远当时就冷笑一声。
  
  他宦海沉浮多年,虽只是个教谕,
  
  对这地方豪族与破落户之间的腌臜勾当岂能不知?
  
  所谓“自愿”,怕是“被自愿”吧?
  
  那苏有才、苏有德兄弟是出了名的钻营势利,
  
  做出这等卖侄求财之事,毫不稀奇。
  
  如今再结合女儿带回来的信息,
  
  一个惊人的猜测在他心中逐渐清晰成形。
  
  他看向女儿,缓缓道:
  
  “萱儿,依你之见,那张诚县试在即,
  
  以其平日表现,能否高中?”
  
  赵文萱冰雪聪明,
  
  立刻明白了父亲的意思,低声道:
  
  “女儿以为……若无人鼎力相助,恐是艰难。”
  
  “鼎力相助?”
  
  赵明远目光锐利起来。
  
  “如何助?莫非……”
  
  父女二人对视一眼,
  
  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同样的猜想。
  
  ——那张诚的县试文章,
  
  恐怕十有八九,
  
  要出自这苏小九之手!
  
  一个可能身负惊世之才的少年,
  
  竟被如此埋没,
  
  甚至要被迫为他人作嫁衣裳!
  
  赵明远心中顿时涌起一股复杂难言的情绪,
  
  有惜才,有愤怒,
  
  更有一种发现“璞玉”的隐秘兴奋。
  
  “此事……我已知晓。”
  
  赵明远压下心绪,恢复了一贯的沉稳。
  
  “你且不要再与他人提及。
  
  那本札记……送了便送了吧,
  
  或许能对他有所裨益。
  
  至于后续……容为父再思量思量。”
  
  他需要更仔细地观察,更慎重地判断。
  
  若此子真如女儿所言那般不凡,
  
  那在这科举即将开考的关键时刻,
  
  其命运或许……
  
  值得他这位一县学官插手一二。
  
  赵文萱见父亲听进了自己的话,
  
  心中稍安,乖巧应下,退出了书房。
  
  她知道,父亲既然上了心,
  
  那苏小九的处境,或许会迎来转机。
  
  与此同时,城东孙府。
  
  孙志远正烦躁地摔打着手中的狼毫笔。
  
  上好宣纸上,墨迹污浊一片,
  
  显然刚才练字时心浮气躁,难以静心。
  
  诗会上被张诚(或者说,被张诚身后那个影子)狠狠压过一头的憋屈感,
  
  非但没有随时间消散,反而愈发清晰。
  
  尤其是今日坊间开始隐隐流传“张家书童实乃隐士高人弟子”、
  
  “诗才惊世,奈何身为奴仆”之类的闲话,
  
  更是像一根根钢针,扎得他浑身不舒服。
  
  凭什么?
  
  他孙志远寒窗苦读十载,
  
  名师教导,家学渊源,
  
  竟不如一个伺候人的贱役书童?
  
  定是走了狗屎运,
  
  不知从哪个故纸堆里翻出些残句断章,
  
  拼凑而成,侥幸唬人罢了!
  
  “哼,奴籍之人,
  
  连科举门槛都摸不到,
  
  再有才又能如何?”
  
  孙志远酸溜溜地自我安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