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二百零二章 浩宇科技投入最大、技术最密集的研发高地 (第1/2页)
听到张副总的话,汪良工点了点头,看着屏幕上的AI方案生成系统说道:“我们在这方面也深有同感。
去年我们有个反坦克导弹项目,光测试方案论证会就开了七次,院士、专家来了二十多位,最后还是因为传感器布点争议拖了半个月。
要是早有这套系统,哪用这么折腾?”
他转向那位穿着军装的王主任说道:“王主任你们海基反导系统测试,靶弹轨迹捕捉要是用上这套数字孪生回溯技术,去年那次突发变轨事件,后续分析报告至少能提前五天出来。”
王主任闻言立刻点头应道:“我们确实在关注数字孪生在靶场的应用。
吴总刚才说能模拟湿度变化对弹道的影响,这对我们舰炮在复杂海况下的精度校准太重要了。
不知道这套系统什么时候能成熟到可以承接军方的定制化测试?”
“目前已经具备初步能力。”吴浩刚要细说,就被一位来自科学院院的老专家打断。
“我更关心数据安全问题。”
老专家推了推眼镜,语气严谨说道:“跨领域数据知识库涉及大量核心技术参数,如何防范数据泄露?
AI方案生成系统的算法模型,会不会存在被恶意干扰的风险?”
听到这个问题,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在座众人在点头的同时也都纷纷看向吴浩,等待他的回答。
对此,吴浩非常坦然迎上众人目光,然后自信讲道:“这正是我们投入最大的环节。数据传输采用了量子加密通道,核心知识库部署在物理隔离的‘黑盒子’服务器中,就连我们的系统管理员也无法直接访问原始数据。
至于AI模型,我们设计了三重沙箱验证机制,每次生成方案后都会经过物理隔绝的离线终端二次校验,确保算法逻辑不被篡改。”
说着,他调出一组动态防御模型讲道:“大家可以看,这是我们上周刚通过国家网络安全中心认证的防护体系,能实时监测到0.1毫秒级的异常数据调用,响应速度比国际通用标准快3倍。”
老专家盯着屏幕上跳动的防御节点,缓缓点头:“这样看来,你们的安全架构确实考虑得很周全。”
听着众人的议论和评价,吴浩微微一笑,语气谦逊降到:“各位领导、专家过奖了。
靶场能有今天的成绩,离不开国家的支持,也离不开各兄弟单位的信任和帮助。”
说着,他顿了顿,然后接着讲道:“明年我们的靶场二期工程就要建设完成投入使用了,到时候一定给贵单位留足排期。
而且我们正在开发远程测试系统,以后有些简单的测试项目,不用派人过来,远程就能操作,数据实时传输,这样能提高不少效率。”
吴浩的回应既谦逊又务实,让在场的众人更加认可。
张副总笑着摆摆手:“好了,大家就别再夸小吴了,再夸他都要不好意思了。我们还是继续听小吴介绍,看看还有什么惊喜等着我们。”
吴浩微微一笑,点了点头,再次拿起遥控器,准备继续介绍基地的其他情况。
基地的基本情况大致就是这样,还有一些其它的设施,这里我就不展开讲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