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岁岁文学 > 神话版三国 > 第四千七百六十六章 选择权

第四千七百六十六章 选择权

  第四千七百六十六章 选择权 (第2/2页)
  
  以前汉室的触手无法深入到中南半岛,所以简单的将中南半岛认为是荒野之地,没有什么产出,加之湿热和瘴气、疟疾肆虐,当地人烟稀少,所以整个中南半岛被认为是不毛之地。
  
  可实际上,陈曦能让刘备往这边分封,外加分封这边的老兵一封一个不吱声,其实就知道这边的情况相当不错。
  
  毕竟湿热的问题和瘴气、疟疾等疾病的问题已经完全解决了,剩下的那些对于大一统王朝而言的弊端,对于中小型封国而言,全都是好处。
  
  张勇好歹也是和万震一起前往过中南半岛,甚至亲自去过后世泰国、柬埔寨等地,怎么说呢,这些地方在万震给张勇的解读之中都是相当的不错,以泰国为例,后世泰国不过是50万平方公里,其耕地面积达到了20余万平方公里,折合超过3亿亩。
  
  而且因为热带气候的原因,泰国实打实的一年三熟,靠着这个优势泰国甚至混到了世界第二大稻米出口国的地位。
  
  封建时代的粮食意味着什么,其实根本无需多言,相比于图兰那边的情况,很明显后世泰国、柬埔寨、南越等地更适合种田,哪怕张勇是一个凉州人,其实也很清楚种田的重要性。
  
  更重要的是,从安全性上讲,中南半岛那种地方很容易就能找到那种支离破碎,易守难攻的地形,而且因为天高皇帝远,不处在战争线上,周围也不存在任何的敌人,种田发育的成本和难度都很低。
  
  最简单的一点,袁家和中亚都是需要面对罗马的,图兰和葱岭虽好,迟早也会因为在战略节点上而被毁灭。
  
  反倒是刘备手上攥着的三个地方,都是宝地,外东北的黑土地,如果只选择沿边海洋地区,靠着洋流带来的暖意,基本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在准许建设棱堡,小型王国的情况下,那就是土皇帝。
  
  同理,中南半岛,因为山脉和水网的切割,显得支离破碎,但如果只是小邦小国在这里混日子,说句过分的话,不种田,进林子里面摘水果,下河捞鱼都能活下去。
  
  至于未来的贵霜精华区,也就是印度河-恒河流域,那是张勇想都不敢想的地方,毕竟他打进去过,说句过分的话,那种地方让他建国,让他为所欲为,不就跟当年董卓进洛阳时差不多吗?
  
  更爽的是上面连瞎指挥的都没有,一切任你!
  
  只可惜张勇心知自己没指望在那边划一块,想划的人太多了,但早就已经登记完毕了,用万震的话说就是,在那件事被鲁肃抖落出来之后,陈子川看着什么都没做,但该登记的已经登记完毕了。
  
  别看现在吵吵嚷嚷,有些中层将校还想着怎么让别人去死,好让自己拿到更大的好处,可实际上,该划分的都分完了。
  
  四个王,哪怕是死了,也会有四个王的基业,11位到14位名为县侯,实则超越郡王的封赏,以及80余位名为卿爵,实则郡王级潜力的封赏,至于剩下的残羹剩饭,都属于这个时代县侯都拿不到的好处。
  
  唯一让张勇无语的是,万震表示,别看鲁肃整了一个大的,对方到最后依旧能拿到超越郡王的封赏,从刘备领晋王开始,这件事就注定了,到时候,刘备不可能真的去恒河,那么帮刘备处理恒河封地的人就只能是鲁肃了,那么后续鲁肃拿到封地就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从某种角度讲,这个让张勇有些不甘,毕竟他从万震那边了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之后,以凉州人的脑子做出论断,就是鲁肃该杀!
  
  结果人不仅没被杀,还能拿到这样的好处,张勇能说什么,只能说不愧是最早追随太尉的骨干。
  
  不过抛掉这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只在中南半岛进行选择,可选范围也包括后世的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南越以及西马,合计面积也超过170万平方公里。
  
  中南基地,也就是刘璋和袁术圈的那块地方,虽说两人并没有将之视为封地,但刘备在搞分封的时候,将那片超过三十万平方公里的版图,直接视为袁术和刘璋的分封区,哪怕两人其实在那片只占了一小块而已。
  
  以及更为重要的,两人的封地如果真的摆在那个位置,在后世会严重卡住汉室统治恒河中下游区域的西南大通道,但刘备在现阶段依旧默认那片极为重要的节点区域为刘璋和袁术的势力延伸。
  
  至于说以后真到了那个时候该怎么办的问题,用陈曦的话来说,到时候再说吧,毕竟有些在现阶段看起来非常困难的问题,随着发展,就会变得极为简单,发展的问题,用发展来解决,好歹是一个正确的思路。
  
  张勇虽说不知道刘备和陈曦的想法,但作为和万震真正前往过中南半岛,见过那边山山水水的老兵,自然知道,在有资格自选的情况下,还是选中南半岛,选后世泰国所在区域更好一些。
  
  作为关内侯,在那地方跑马圈地,刘备给一万平方公里的指标,张勇手贱画两万平方公里,也不会有人去管。
  
  至于唯一的人口问题,待贵霜灭国之后,自然有解决的办法,现在先占了好地方再说其他的话。
  
  这些想法,张勇并没有直接表露出来,他就是很简单,很直接的对王梁表示,接下来自己会去找刘备要封地令,然后自封在中南半岛,其他人对这个其实没有什么太深刻的认知,在张勇开口之后,更多是连连恭喜。
  
  “说起来,你们两个什么想法?”张勇表示自己会去求刘备自封到中南半岛之后,很自然的将话题引导向了孙二和魏双。
  
  “我还没想好,甚至我以前都没想过我能成为关内侯。”魏双干笑着说道,“所以封地这种事情,更是超过了我的估计。”
  
  孙二则是摸着下巴在进行思考,“能选择的地方其实很多,我也不知道该选什么,唯一的缺点就是目前不管是找哪里作为封地,都缺少人口,所以都挺头疼的。”
  
  “如果没有太强烈的追求,我建议你和我一样选中南半岛。”张勇随口说道,毕竟中南半岛的优势太大,尤其是对于封建时代这种有饭吃就是爹的地方,中南半岛的粮食产出可以保证封国在日后的兴旺。
  
  至于说现阶段因为人力资源等问题开拓困难什么的,怎么说呢,中南半岛的位置注定了不可能发生战争,他们有的是时间开拓,搞封国又不是一代人两代人的事情,慢慢来就是了,根基潜力确定之后,慢慢挖就是了,何必这么急迫。
  
  “中南半岛啊,好,我有时间去了解一下那边的情况。”孙二点了点头说道,他和大多数的老兵一样,对于中南半岛的了解非常少,就跟后世大多数的中国人都认为中南半岛是实打实的烂地一样,可实际上中南半岛烂的原因,全都是地缘政治和当地废物政客的问题。
  
  说句过分的话,那些地方如果真中帝手上,一个个的都是上等的产粮地,一年三熟在那些地方只是标准。
  
  张勇闻言也没多多说什么,他知道的东西,都是万震告诉他的,但万震让他尽量不要外传,用万震的话来说就是,刘备和陈曦给留下了足够多的,潜力又大的,并且解决了开发问题的上好土地,只是大多数的老兵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罢了。
  
  甚至从一开始的规划上,陈子川可能就划分好了一切,安息帝国有人有曾经夯实的地基,但本地存在不同的文化和宗教,同化难度对于小打小闹的刘备麾下的将校而言难度很高,所以给了各大世家,因为安息帝国的地缘和气候上限导致了除非中亚世家被某个强大的世家统一了,否则,潜力开掘到极限,也就只有顶尖王国的水平。
  
  东欧毫无疑问是好地方,但万震亲自去了一次之后,就意识到了一点,这地方一切都好,但未来的发展必然是共主,而非是天子,换句话说就是老袁家竭尽全力也不可能斗过西普里安和当地环境导致的抱团。
  
  这点陈曦没说过,但陈曦早十年就知道了,说句过分的话,普京到现在都需要到冬天的时候将所有的俄罗斯名流聚集到克里姆林宫来吃个饭什么的,正常人认为这是什么神经病的收买行为,但如果从历史角度看,这其实就是简单的俄罗斯共主,到了冬天将各大头头弄到一起,维稳……
  
  这个行为持续了上千年,而且也会一直持续下去。
  
  你猜袁谭能避免这个问题吗?不能,等东欧真正被袁谭拿下的时候,袁谭自然会发现,因为气候和冬季分离主义导致,他年年都需要在冬季进行维稳,而这又不符合中国的大一统逻辑!
  
  那会发生什么?
  
  各位啊,讨论历史上的,请考虑一下当地的气候环境导致的人文背景,比方说印度在现在阅兵的时候,还玩的那些杂耍,其原因在于三千多年前的阿育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