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岁岁文学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 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朝中之人,我们不懂

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朝中之人,我们不懂

  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朝中之人,我们不懂 (第1/2页)
  
  朱瀚接过折扇,细看扇面绣文:“‘暗香浮动月明中,谁识兰心与玉容?’此句婉转,正可引人共评雅事。不只探其文笔,更可识其襟怀。”
  
  朱标深吸一口气,唇角轻扬:“如此设局,既雅且不失利落。好,就依王爷与妃子所定,拟于明日早朝后,于东宫花厅举行文会,先以琴韵开启,再以折扇题诗,以文会拔精英;
  
  继而设茶席,暗中置一‘暗香杯’,杯中浮置桂花瓣,举杯者须以尊敬语赞花香,再品茗,以试其心态。若有人言辞失礼,或讥太子风雅,皆见其本心。”
  
  朱瀚满意地点头:“此为攻势亦为守势。太子才华尽露,宾客见赏,则稳其人心;若有偏颇之语,亦可洞察。”
  
  顾清萍将那竹简折好,轻轻藏于袖中:“妃子即刻命令宫人准备花厅布置,并通知几位妃嫔前来助筹,务必盛大有礼。”
  
  朱标微笑:“多谢妃子。王爷,我们今日便去花厅察看布置,并请万全之策。”
  
  三人相携离殿,走出宫门时,夜风已退,天边露出一丝鱼肚白。
  
  殿前侍从已整列待命。
  
  翌日早朝,朱元璋于御殿静坐,朝臣诸公依次朝见。
  
  朱瀚与朱标、顾清萍三人并肩,目光肃然而笃定。
  
  朝罢,皇上赐茶,微微一笑:“朕闻今日东宫将于花厅设文会,颇觉新意。王爷与太子可随朕一道前往观赏。”
  
  朱标心中惊喜,忙拱手应道:“殿下圣意,太子恭谨遵旨。”
  
  朱瀚轻拱手:“多谢皇上垂问。”
  
  御驾亲谕,一行人步入花厅。厅中画栋雕梁,碧瓦红柱,数株桂花树摆于厅侧,花香淡雅。
  
  红绸垂帐,绣灯高悬。数十张八仙桌摆成半月形,桌面皆铺绢素,置琴瑟、笔砚。
  
  花厅中央,一张长台上已摆折扇若干,折扇并非各色点缀,而是每一把扇面均绣一株桂花浅灰,待客提笔书写。
  
  宾客陆续入席,文士才子、王府世族、内阁重臣、宫中妃嫔皆到。
  
  朱棣亦率韩昭、程漠领队而至,衣袍如雪,神色淡定,却在席边暗中与二人低语。
  
  朱元璋坐于高座,四周群臣侍立。太子朱标与王爷朱瀚、妃子顾清萍并肩就坐。
  
  朱元璋微睁眼:“太子府随意选取十人上台题诗,王爷府亦可有十人对题。今日众卿可尽兴,朕与王爷、太子、衡宁妃同评,好生热闹一番。”
  
  顾清萍轻颔首,将折扇递予首位上台者,一位年约二十出头的士子,姓刘名岳,字知弦,声名在外。
  
  “刘公请!”顾清萍微微颔首,声音悠然。
  
  刘岳接扇,展开轻吟:“暗香浮动月明中,桂影摇曳印芳容。”字字如珠,声调抑扬顿挫。下笔干净利落,将扇面桂花浅灰与厅中繁茂呼应。台下一片赞声。
  
  接着,数人上台与之比和,题诗一首多达七言八句,将桂香、月色、大明太平等辞藻融入笔下。
  
  然其中一名出身淮右的王氏子弟突出奇论,一句“傲骨何须换素衣,横枝欲试夺芳樽”险些暗讽太子独占风流。顾清萍目光微凝,却不动声色,引扇轻合。
  
  朱标微回首,与王爷交换目光。朱瀚轻喝:“下一位,请题‘素衣’二字。”声音不大,却透着威严。
  
  那王氏子弟面色微变,接扇而题:“素衣且把江山托,莫向他人献誉多。”
  
  语气中隐含苦意,似将太子与江山权柄相提并论,引得台下一阵窃语。
  
  朱元璋忽然朗声道:“此字句颇有深意,朕当细品。”随即微笑:“请王爷与太子各评一言。”
  
  朱瀚起身,拱手道:“此才子笔底虽有忠心,却忘了‘素衣’本为淡泊之义,若执江山重于素衣,恐太重不轻之道。可取‘素衣不染尘,江山可寄心’四字,以示雅正。”言毕,虚点扇面。
  
  朱标拱手笑道:“王爷雅评,殿下若能以‘素衣不染尘,志存社稷先’为对,将更彰太子抱负与初心得兼顾。”台下掌声雷动。
  
  朱棣见状,顿觉不妙,却强作镇静,抢先上台,取来折扇题:“素衣未必白,须看心中净。”
  
  句读分明,却显得有些尴尬,似欲将话题拽回个人心性,却失了文彩之美。台下一片嘘声,无人和赞。
  
  朱棣勉强收扇,面色微白。
  
  程漠与韩昭在侧,欲出口救场,却被朱棣冷声止住。宴会气氛顿时倾向东宫。
  
  随即,顾清萍将茶席缓缓移至厅后。
  
  数株桂花枝插于茶案之边,案上酒杯中漂浮桂瓣。
  
  朱元璋示意两府子弟举杯品茗,并以讷言试其诚心。
  
  朱标举杯第一,凝视杯中桂瓣,微笑道:“花虽易落,香自长存;国虽多难,志坚不移。”仰首一饮,杯中花瓣随唇角微扬,落入杯底,意味深长。
  
  朱瀚随之举杯:“天涯此桂,同奉百姓;朝廷此火,共护江山。”语毕,落杯花瓣轻荡如波。
  
  朱棣接过茶盏,却迟疑片刻,呷了一口,却不敢多言。
  
  韩昭见状,急忙开口:“殿下此香味独特,似可助思。”急转话题,无奈话既浮浅,更显尴尬。
  
  宴会至此,已分胜负。朱元璋深深满意地点首:“朕今日大得所观,太子之文才、王爷之才见皆出我想象。此会堪为后世典范。各位退下,太子与王爷、衡宁妃留下,朕有旨相商。”
  
  群臣退下,宴会收场。朱棣神色凝重,匆匆回府。朱标与朱瀚、顾清萍被引至御殿。
  
  朱元璋端坐,目光如炬:“今日花厅之会,朕见太子之度量与才华兼备,王爷亦尽展扶助之能。然朕心有所感,朕皇族之道,不惟文采,更当心怀百姓,以德服人。太子可否于明日选择三郡里正,与百姓议政,让朕细观太子之执政之方?”
  
  朱标心头一震,却恭敬答道:“儿臣愿领三郡里正之职,访民所需,细察民情,不负圣心。”朱元璋微笑:“好,就从汴京东郊三里铺始。”
  
  朱瀚俯身:“臣愿随身辅佐,以实录访情之所闻,呈于皇上。”
  
  朱元璋点首:“此行若有成效,便是太子得民之始,王爷扶持之力。切记谨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