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4章 先欠着 (第2/2页)
庆皇瞪大了眼睛。
“秦地也有冶铁场。”
“大庆的铁矿质量,没有辽地的优质,就算产出了所需的钢铁,性能也远远没有那么优越,最终的结果必然是大坝寿命下降。”
庆皇听得沉默无比。
广宁城的那一套。
庆皇也能用。
但也不得不承认。
朝廷的效率,跟广宁城的效率,根本就是两码事儿。
兴许这是侧重点不同。
朝廷侧重于稳定。
而辽地侧重于快速效率。
但……
辽地一个人能当十个人,甚至一百个人用,这就有些过于离谱了。
一个人,就能生产出大庆几十人上百人才能生产的物资。
就拿大庆最为至关重要的粮食来说。
辽地一个屯子,三十户人家,便能掌管万亩土地。
而在大庆,万亩土地够五百户百姓耕种。
最为关键的。
是三十户人家,一年才能消耗掉多少粮食?只占产出粮食的一小部分,剩下的都会售卖掉。
可在大庆呢?
这万亩土地,勉勉强强养活五百户土地。
能有三分之一左右的粮食剩余下来。
那就已经算得上相当不错了!
朝廷的万亩田地,只是养活了五百户人家。
可辽地的万亩土地,产出的粮食却能养活更多的工人。
这笔账。
庆皇算过很久了,可无论怎么算,都算不太明白。
哪怕他去过广宁城,仍然觉得朝廷跟广宁城的差距,简直跟两个世界一样。
为此。
他将山东划给了秦风来治理,想要从中学一学。
被海水倒灌后,千疮百孔的山东,的确被秦风快速给恢复了,回来时庆皇也过去了一趟,瞧见了山东村镇都有那整齐无比的青砖房。
基本家家户户都一样。
最可怕的。
是整个山东,变化这么大,百姓们并没有任何被透支的样子。
这等驭民之术,庆皇根本学不明白。
“咱可以发动黄河秦地的徭役,不用给工钱,管饭就成,能省下来三成开销吗?”
庆皇想尽办法的节省。
哪怕只省下来三成。
那也是六百万两银子。
能做很多事儿。
只是秦风却摇头。
“为了工程质量,省不得半点。”
“老六你是怕有人偷工减料?谁敢这做,咱就砍掉谁的脑袋。”
庆皇瞪大了眼睛。
这京都城墙上的每一块城砖。
都刻上了各地方砖窑,以及窑户的名字!
若是哪块砖在几十年后出了问题。
朝廷都能追究到那个砖窑,以及窑户的身上去!
大庆的法,不可谓不利。
庆皇治理天下,也素来以严著称。
“儿臣知道父皇是因为没钱,不过朝廷没钱,可让朝廷先打欠条,儿臣先出钱修着。”
“当爹的欠儿子债,这像话吗?”
秦风拱手。
“不是父皇欠儿臣的钱,而是朝廷百官,欠辽地的钱。”
庆皇凝视着秦风。
“你不怕朝廷赖账不还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