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岁岁文学 >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542章 百家

第542章 百家

  第542章 百家 (第2/2页)
  
  而在刘荣所身处的这个时间线,情况则于原本的历史上稍有不同。
  
  ——儒家仍旧如原本的历史上那般,凭借一句‘有教无类’,而在汉初短短五十年的时间里,积累了骇人的人数优势,并通过量变引起质变,几乎垄断了汉家的学术、思想界。
  
  但在汉太祖高皇帝刘邦之后,汉家似乎又出了一个‘儒黑’天子。
  
  早在太子时期,刘荣就总是把‘那些个鲁地腐儒’之类的话挂在嘴边。
  
  到先帝晚年,刘荣得以太子监国,更是或刻意,或无意的,再三贬低儒家学说。
  
  以至于刘荣即位后,原本还对未来信心满满,甚至觉得已经成为天下第一显学的儒家,居然都有些心里没底了。
  
  等到刘荣搞出华夏历史上的第一次考举,儒家更是差点阴沟里翻船,因报考士子中的儒家士子比例,以及最终被录取的儒家士子比例,而被天下各学说千夫所指。
  
  要不是刘荣软硬兼施,迫使儒家放弃了一部分名额,将最终的录取比例控制在了可接受的范围,儒家怕是要被天下人——尤其是其余各学说的唾沫给淹死!
  
  而在那场考举之后,对于汉家未来的学术思想界,刘荣也已经有了极为明确、清晰的认知和规划。
  
  ——一家独大要不得。
  
  绝对的权力,会导致绝对的腐败;绝对的垄断,自然也就会导致绝对的贪婪。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垄断所导致的一潭死水,无论放在哪一层面、哪一范畴,都不大可能结出好果子。
  
  而当今刘荣,从先帝老爷子身上学到的最宝贵、最重要的东西,无疑便是制衡之术。
  
  在先帝年间,由先帝老爷子言传身教,即位后又亲手实践多年,刘荣早就养成了‘逢人逢事,必先行制衡之道’的习惯。
  
  设立某个职务和部门,刘荣本能的就会想到:要给这个官员找一个死对头、要给这个部门找一个监察者。
  
  在朝堂之上也是——考虑丞相人选的同时,刘荣本能的会从该人选的死对头中,考虑亚相御史大夫的人选。
  
  而在学术层面,刘荣想要达成的局面,其实也是制衡二字。
  
  有两家分庭抗礼,互相拆台,那就还行;
  
  若有三家三足鼎立,互相掣肘,谁也奈何不了谁,那更是再好不过!
  
  至于未来,究竟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还是以封建帝王之身,强行推动第二次‘百家争鸣’降临在华夏大地,刘荣还暂时没想好。
  
  但至少短期内,刘荣并不希望儒家,达成对华夏文化、学术、思想界的垄断。
  
  还是那句话:流水不腐。
  
  只有适量的外部竞争压力,才能促进学派的内部整合,以及发展、进步。
  
  没有外部威胁和竞争压力,儒家大概率就会像原本的历史上那般——没有对手,那就创造对手。
  
  一开始,是儒家内部按照经义,分成诗、书、礼、春秋等诸多流派;
  
  后来觉得不过瘾,又进一步细分——一本《春秋》都能分谷梁、公羊、左传三派。
  
  甚至于,已经被再度细分的《春秋》公羊流派,都要在董仲舒和胡毋生是兄弟俩的主导下,再度细分成‘我注春秋’和‘春秋注我’两个方向。
  
  于是,另外一种行驶的‘诸子百家争鸣’形成。
  
  只不过,在这个另类的诸子百家争鸣当中,儒家并非是‘诸子百家’其中之一,而是总得源头。
  
  至于纷争的‘诸子百家’,则是在儒家这个总源头上,一层层不断细分出来的儒家各流派。
  
  而且,对于儒家的各个流派,刘荣的感官也不尽相同。
  
  刘荣并非完全的讨厌儒家,也并非爱屋及乌,喜欢儒家的每一个流派。
  
  如公羊春秋‘十世之仇犹可复’的大复仇理论,刘荣很喜欢;
  
  但谷梁春秋流派的一些理念,以及鲁儒一派关于《礼》的解读,刘荣则敬谢不敏。
  
  还有《诗》各流派,刘荣说不上喜欢,但也认可其存在的价值。
  
  但显而易见的是:刘荣不可能一刀一刀,把儒家各分支、流派中,自己不喜欢的部分剔除,只留下自己喜欢的部分。
  
  所以,刘荣只能将儒家看做一个大的整体,并做出尽可能客观的评价和评估,再按照评估来决定其未来发展走向。
  
  总得来讲,对于儒家在先进汉家所能做出的贡献,刘荣还是相当认可的。
  
  尤其是儒家‘有教无类’的倡导,使得贵族阶级对知识的垄断被打破,是刘荣非常赞同且认可的事。
  
  再有,则是儒家的教化之能,也同样是刘荣重点关注,并极为欣赏的特质。
  
  但如何将这些优势利用好——如何将这些客观存在的优势,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也说得着的,具体的功绩,这就需要儒家自己好好思考了。
  
  刘荣当然也能给出一定的指导,通过暗示,来给儒家指明方向。
  
  但本心上,刘荣还是希望儒家能自己想明白,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原因也很简单:自己想通,并主动去做的事,和被人提醒,再被动去做的事,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画风。
  
  ——前者是自己选定的道路,必然会走的无比坚定。
  
  后者,则是别人指的道路,哪怕走上去,也必然会心生疑虑,走一步看三步,小心谨慎,步步为营。
  
  刘荣还是比较看好儒家的未来的。
  
  尤其是如今汉室,朝堂三公有两位‘儒生’,朝堂内外公卿有司属衙,也随处可见儒家出身的官员。
  
  甚至就连刘荣颁行天下的诏书中,都有儒家经典中的内容,占据天子诏书中的大段篇幅,以作为‘引经据典’的部分。
  
  但眼下,刘荣还不需要一个垄断华夏学术界的儒家,来成为自己需要头疼的怪物。
  
  反倒是墨家,刘荣有心想要扶上一把。
  
  只是过去这几年,刘荣有意无意的扶持,却让墨家搞出来了许多大动静。
  
  弄的刘荣现在,是进也不行、退也不是,实在是有些为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