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2章 尸体解剖方面的发现 (第2/2页)
“但药物起效后会迅速抑制中枢神经,”张林皱眉,“地西泮的半衰期约20-50小时,结合注射时间,死者在13:00左右已出现肌肉松弛、意识模糊症状,这解释了为何没有明显搏斗痕迹——他当时可能连抬手反抗的力气都没有。”
解剖结束时,窗外已泛起鱼肚白。张林摘下满是雾气的护目镜,在解剖记录单上签下名字,逐条核对检测数据:“死亡原因:地西泮镇静状态下遭电线勒颈导致机械性窒息。死亡时间:3月12日13:30-14:30。胃内容物反映死者末次进食为案发当日11:30-12:30,食物种类指向高端西餐厅,建议排查金山大厦周边牛排馆监控。”
清晨七点,李明推开法医办公室的门时,张林正用冷水冲洗脸上的疲惫。“说说吧,”李明拉过椅子,“昨晚毒化检测结果怎么样?”
“死者被下了药,”张林将报告推到他面前,“地西泮,俗称安定,凶手先通过注射让他失去反抗能力,再拖上天台勒杀。”他指着解剖照片,“看这个针孔,在右手臂内侧,符合他人注射角度。如果是自杀,通常会选择更易操作的左手。”
李明盯着报告上的“强制注射”字样,眉头紧锁:“也就是说,这是有预谋的杀人。凶手先接近郭建峰,给他下药,等他意识模糊后再诱骗或强迫上天台。”
“从胃内容物看,”张林继续道,“死者最后一餐吃了牛排和咖啡,金山大厦37层的‘云端西餐厅’主打七分熟菲力,且提供外带服务。建议查他案发当天的订餐记录,凶手可能在食物或饮料中混入了药物。”
“那枚碎钻耳钉呢?”李明想起证物袋里的耳钉,“毒贩报告说属于女性,ABO血型B型,和镇静药物的注射者会是同一人吗?”
张林点头:“从抓伤位置和力度判断,凶手在注射药物时可能遭到死者反抗,右脸颊的抓痕就是那时留下的。耳钉脱落的位置靠近死者右手,说明搏斗时死者曾抓住凶手耳部,这需要近距离肢体接触,凶手大概率是女性。”
“但现场还有男性指纹和鞋印,”李明摩挲着下巴,“难道有帮凶?”
“不排除。”张林调出足迹分析报告,“42码劳保鞋印的着力点显示,鞋底承受过约80kg的重量,而郭建峰体重75kg,凶手如果是女性,单独拖行尸体可能需要借助工具或他人协助。”他指向解剖台旁的推车痕迹,“天台地面有橡胶轮拖痕,和大厦货梯的平板车轮胎纹路一致,凶手可能用平板车将死者运上天台。”
李明突然想起什么,掏出手机拨通技术科电话:“查金山大厦货梯监控,3月12日13:00-15:00,重点看是否有平板车进出,以及推车人的着装特征。”他转头看向张林,“如果凶手是女性,穿红裙、戴墨镜,再找个男性帮凶,那现场的指纹和鞋印就说得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