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六章 去而复返 (第1/2页)
卓相公重新入朝,这并不是什么出奇的事情,当初那块丹书铁券刚亮出来的时候,朝野上下可能还有不少人被蒙在鼓里,但是事后,只要是稍稍聪明一点的人,已经都能够想的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
以皇帝陛下的性子,真要动手杀人,一块丹书铁券,恐怕是挡不住的,能挡住三次,皇帝扭头说你罪该万死。
该杀还是要杀。
因此回头看去,当初大朝会上那出好戏,几乎可以确定就是皇帝陛下与卓相公事先沟通,给了大唐国法一个交代。
事后,所有涉案人员,俱都被朝廷重罚,但是卓家被皇帝陛下额外豁免,甚至卓相公之子还被拔擢成为工部侍郎,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人都能想到,不久之后,卓相公就会重回朝堂。
甚至,中书宰相至今依旧是四个,没有人填补进来,补上卓光瑞留下来的空缺。
只是谁也没有想到,这一天来的这么快。
满打满算,卓相公因为科考舞弊案去职,到现在,也就大半年时间而已,便又被皇帝陛下召回了朝堂中。
虽然不再担任宰相,但是能够位列九卿,而且是九卿之中的户部尚书,一样位高权重。
更要紧的是,皇帝陛下在推行新政,要在江东道成立市舶司,把重心稍稍移向商税,往后户部的要紧程度,可能还要更高一些。
因此,这一场大朝会之后,已经门庭冷落了大半年的卓家门口,再一次热闹了起来,不少朝中官员,都亲自登门,来拜访卓相公这个“老上司”。
皇帝陛下亲自交代的事情,各有司衙门办起来,也相当痛快,第二天,起复卓光瑞为户部尚书的圣旨,就送到了卓家,卓光瑞对着前来宣读旨意的宫人毕恭毕敬,跪拜行礼,等到接下了圣旨之后,他又对皇宫方向叩首行礼。
这道圣旨,不仅意味着他这个开国元老重新回归朝堂,更意味着卓家,从章武七年的那场科考案中,彻底脱身了出来,往后再不会有什么牵连。
他接了圣旨之后,不敢怠慢,很快换了一身衣裳,一路进了宫里,准备面见皇帝,叩首谢恩。
到了甘露殿外之后,满脸笑容的顾常迎了出来,对峙卓光瑞弯身行礼,笑着说道:“卓相公,陛下正在见人,劳您跟我到偏殿去,稍等一等。”
卓光瑞连忙低头应了声是,然后开口说道:“顾公公,老夫已经非是宰相,这一声相公,实在是无从谈起。”
顾常笑着说道:“您老是开国元老,陛下对您倚重得很,早晚复相。”
说话间,两个人已经到了偏殿,卓光瑞坐下来之后,看了一眼顾常,问道:“顾公公,陛下此时在见哪一位?”
顾常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说道:“要是外人问起来,奴婢怎么也是不会说的,不过卓相公您问,奴婢就说了。”
“是孟司正。”
顾公公开口说道:“已经到了好一会儿了,应该快出来了,卓相公您再等一等,等孟司正出来,奴婢立刻领您进去。”
“孟司正。”
卓光瑞念叨了一句,低头对顾常道了声谢,他想了想,解下腰间的玉佩,递了过去:“给公公喝茶。”
作为天子近侍,顾常看似轻飘飘的几句话,已经可以透露出很多内容。
孟司正,自然就是九司京兆司司正孟海了,孟海一大早就到了甘露殿,并且已经与天子密会许久。
这些条件综合在一起,很容易就能猜出来,章武七年的舞弊案,去岁万寿长春节天子遇刺案,明面上都已经过去了,朝廷似乎也不再追究,但实际上,恐怕暗地里一直有人在查着这事情。
这两件事,都没有结束,往后一两年,乃至于三五年,除非皇帝陛下那里说结束了,否则大概率会一直持续下去。
这个过程里,也会有人,不停的落入天子掌中。
顾常低头看了看卓相公递过来的玉佩,笑了笑:“相公这般,就是看不起奴婢了。”
“奴婢只是钦佩相公,因此才知无不言,可不是为了什么钱财。”
卓光瑞深呼吸了一口气,收回了玉佩,点头道:“是老夫莽撞了。”
相比较一些财物,得到一位户部尚书,而且大概率拜相的老臣的善缘,显然更重要一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