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 蟑螂登阶 (第1/2页)
素华派在大劫山的驻地叫做玄光道场,这是因为驻地中最高的一座楼顶嵌着一颗珠子。这珠子一半露在楼顶外面,一半露在楼顶里面,在白天黑夜时吸收日化月华,到了晚间就能将整座楼内照亮,还会在楼外放出蒙蒙的清光。
当初起这个名字的时候,天心派表示不大高兴,因为他们的镇派法宝就是指月玄光,但素华派还是在楼门处挂了好大一面匾额。因为这事,天心派一赌气就没在大劫山上设下本宗的道场来。
所以,现在孔悬坐在顶层的宗主宝座上时一瞧见头顶的这颗珠子,就觉得这楼中的光叫人厌烦,恨不能明天就把这珠子给拆了去——李无相现在就是天心宗主!
她看着一生气,座下诸人就都不言语——这几位是附庸素华派那六派在大劫山上的“师长”,在平常时候见了孔悬,也是口称“师姐”,而孔悬也会以“师弟”、“师妹”相称。
可到了这时候,都明白自己能少说话就少说话。一是因为刚才知道,巨阙宗主被李无相和剑宗教主合力斩杀了,二是因为,现在有人代他们承受孔悬的愤怒——
孔镜辞跪在堂中,低着头。
孔悬盯着她看了一会儿,冷笑起来:“……我教的徒弟真好啊,吃里扒外,别人说一句话,立即鞍前马后地忙。”
“也不怪剑宗的人说我们三十六宗没骨气——李无相跟你说他要是今晚死了,就要影响天下大势,你就跑去跟你这几位长辈们也这么说?怎么,你觉得别人跟你一样蠢,听什么就信什么、就因为几句话,就什么都不敢做了?”
她沉默片刻、盯着孔镜辞,忽然将手在椅子靠手上一拍,厉喝:“娼妇!说话!”
“娼妇”这个词叫室内余下六派的人心里都微微一跳。世间说“家丑不可外扬”,素华派的掌门弟子跑去帮外人求活路,这事说起来是挺丢人,不过丢的是素华派的人。
室内这六位都是本宗长老一类的人物,自问本宗出了这种事,即便严罚,也一定是不声张为好。可今夜孔悬从李无相处回来之后就把他们全请来了,当面呵斥孔镜辞,又骂得这么难听——有一点也该是骂给他们听的。
不过谁也都还是没开口。因为今夜孔镜辞找了六家,有五家什么都没做,却也什么都没说。这是观望——五大派的心思谁都知道,五大派可能要洗牌,他们这些宗门自然也不是五派之外谁都不计较排名地位,也想争一争第六第七、或者是掌印宗门的“嫡系”。
就是,谁这么多事,把这事告诉孔悬了?有什么毛病?害别人一起受骂?
孔镜辞此时才在地上抬起头来,咬了下嘴唇:“师父,弟子也是在求活路。”
孔悬一下子站起身,她坐下的椅子这才塌了:“活路?什么活路?我叫你死,你现在死了吗!?”
“弟子是……”孔镜辞又把头低下了,“弟子是会错了师父的意。师父叫我去李无相那里,我在想……”
她往余下几人身上瞥了一下,又收回目光:“……在想师父或许就是想要弟子这么做。”
孔悬愣了一下,怒极反笑:“哦,这么说你不是蠢,是聪明!是觉得我是叫你过去,是要让你去找人去,好叫我自己给我自己个台阶下——我不好当着他们的面,杀了李无相,所以就不会去了,是不是!?”
“不是。”孔镜辞低声说,“弟子是在为自己求活路。弟子……不想自绝,就不想看到师父你跟剑宗势不两立。”
孔悬微微仰起脸:“哦,你好大的气性啊,就因为我的那句话?好啊,你不想?我现在就偏要你想——”
她说了这话,顿了顿,扫了室内几人一眼:“李无相一口一个法统、传承,他这么喜欢讲规矩,好啊,今天我清理了门户,你看看他有没有规矩管我素华本宗的事,会不会来救你!”
她猛一抬手,疾步向孔镜辞走去。可就在这时候,却瞧见玉都派的大长老曲洪没在看此处,而在看楼外,皱起眉、轻轻地咦了一声。
她心头一阵厌烦,正要说话,又看见五官、灵溪两派的长老此时也在看楼外。
她刚才坐在座北的椅子上,室内六个人就像她门下弟子一样分列在两边。五官派、灵溪派、玉都派这三人是站在西侧,面朝东的。而这玄光楼朝东的一面就邻着往大劫山顶上去的路,素华驻地又灯火通明,因此是能清楚地瞧见路上的情景的。
孔悬因此也皱着眉,往楼外看过去——
就看到了十几个人。
过了大劫山门,往来的都是三十六宗弟子,无论宗门强弱,总归是这天底下继承了法理正宗的修士,因此即便不说袍服华丽,却也都是很体面的。
可现在走在山路上的这十几……十六个人,穿着打扮看着却如同市井乞丐一般,还是受过毒打的那种——
差不多个个身上都带伤。之所以看得出来,是因为身上还缠裹着绷带。伤势重的,有两个缺了一条胳膊,伤势轻的,也是四肢、躯干上差不多裹满了。
这情景,一看见就叫人觉得惊诧——因为这种伤势通常只会出现在凡人身上。
修行人受伤,轻一点的,调息些日子就好得飞快。要是说重了,那也就不轮到像他们一样了,要么走火入魔、要么一命呜呼了。
可孔悬只这么一看,就知道没人会把他们当成寻常人——他们个个腰间都挎着刀,而且走路上山时完全看不出此种伤势在身应有的疲相。即便是那两个缺了胳膊的,也还昂首挺胸、看起来精气很足。
还有这些人的眼神——是一边走,一边在左顾右盼。
这是因为此时算是刚入夜,大劫山道两旁又多是各宗派驻地,许多三十六宗的弟子也还没入睡,沿途的人并不算少。
这些弟子也在楼底下观瞧上山的这十六个人,但无论是就在站在路旁、还是站在林中,又或者像这玄光楼里的人一样,身处室内的,只要向他们投过去目光,立即就会与之对视上——其中一个脑袋包裹住了一半的就猛地转脸,朝孔悬盯了过来,目光一触即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