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进取武昌(三) (第1/2页)
陆逊亲督水军向上游行至武昌西北数十里远的樊口处,却发现樊口水军营寨内并无半个吴军身影,只剩下了数十个破烂不堪、只能载数人的捕鱼小船。
很显然,孙权的水军船队已经从樊口尽数撤到西面夏口一带了。
必然是夏口!这是地理所决定的,陆逊本人也不会什么神机妙算。就如同从河南向关中用兵必争潼关一般。
若孙权弃守武昌左近的樊口,还不守江夏左近的夏口的话,那整个大江对魏国来说就将成为坦途,陆逊的五万水军可以毫不费力的行至江陵南端,与满宠夹击取之。
这便是兵家必争之地了。数十年间,曹、孙、刘三家在江夏争夺无数。若再上溯,孙氏与刘表也每每鏖战于此。
陆逊没有迟疑,当即命令部下进驻樊口、并继续向上游探查,且在船舱中亲写了一份军报,命王濬速速派人送往武昌。
前往武昌的信使并非陆逊一处。
一月下旬,平南将军夏侯儒率两万军队进逼江夏,被全琮领军大破损兵近万,不得不退回安陆。
六路大军先后进军,只有他这一路出兵不到一月便完全败绩。虽说兵力差距过大,但败了就是败了,当年张文远守合肥的时候,怎么没和武帝说兵力差距大而守不住呢?
夏侯儒心中羞愤之余,自然寻求挽回。当夏侯儒得知柴桑主力将在三月上旬出兵武昌的时候,他早就派人沿着江北一带向着柴桑方向试探。终于,在魏军围了武昌后,夏侯儒的斥候也与北面程喜所部遇上。
于是,蜀军到来的消息、满宠撤退至当阳的消息、吴军在沔口左近收缩兵力集中防守的消息……一股脑的送到了武昌城外。
直到这个时候,战场上的全局才在大魏君臣的面前渐渐揭晓了起来。
武昌城外,军帐中,刘晔严肃汇报导:
“如上所述,江陵左近的吴、蜀二军兵力多达十万,随时可能东援武昌、夏口,且并不知晓援军来了还是没来。武昌一时难攻,孙权至少四万兵力猬集夏口……”
“这般说来,大魏在荆州面对的就是大约十四万兵了。”曹睿打断了刘晔的话语:“作战要料敌从宽,朕且假定吴、蜀二军配合无间毫无龃龉。朕此处十万兵,满征南处可战之兵五万余,兵力竟也没多大差别。”
“可为之事,朕当命你们全力而为。若不可为,朕也不会贪功使得将士勉强。”曹睿缓缓起身,目光扫视帐中众人:“诸卿有何想法?当打,还是不当打?”
一月十日从寿春出兵至今,整体上扬州的战事都是以多打少、以快打慢,即使是攻濡须、芜湖两处,大魏的兵力、物力始终都是占优的,整体上压着吴国打。直到两个月后的今天,局部战场上的实力才终于出现了平衡。
“大将军!”曹睿率先点了曹真的名字。
曹真略略拱手,没有说话,而是亲自走到了军帐中的舆图处,亲自将上面的武昌地形图换掉,从一旁的舆图堆中抽出江夏左近的地形图来,挂在了屏风上,而后看向曹睿:
“臣请先从地理来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