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与扶苏讲后世 (第1/2页)
只是那个“某处”在何方?
在那还有另一个大秦,另一个父皇和另一个扶苏!
世上还有这等神奇之地?
扶苏没朝李念是从后世而来,是从另一个世界穿越过来的方向去想,压根儿就没这方面的意识,自然不会想到。
始皇道:“李念并非大秦之人,应说李念非大秦此时之人!”
这一句话顿时将扶苏给整懵了,“非大秦之人”还可理解,可这“非大秦此时之人”是何意思?
他看向李念,满脸惊异,这位妹婿的来历比他想的还更神奇,见他看向自己,李念冲扶苏微笑点头致意。
看出扶苏在疑惑,始皇解释道:“‘非大秦此时之人’即李念并非大秦现在这个时代的人。”
觉得自己这句话解释得不好,始皇又解释道:“李念是从距大秦两千多年后的后世到了大秦,因此对李念而言,我等已发生、正发生或未发生之事,不过是其所知晓的历史。其知我大秦,就像我等知夏商周一般!”
听了这番解释,扶苏顿时懂了,他的一些疑问有了解答:李念能够告知父皇那些未来之事,不是因为李念会预知未来,而是李念从后世来,他们的事迹在李念眼中是历史,就如他们回到夏商周时,知晓夏商周的历史一般。
只是李念来自的时代也忒遥远了些,距大秦两千年后!
惊讶之余,扶苏又心生诸多好奇,两千年后的世界,那会是怎样一番景象?那时是哪个王朝在世?后世人又是如何评价他和大秦?
在那份密卷记述上,扶苏已知大秦的结局,当然不会想大秦还在不在,有没有千秋万载。
他在此刻也明白了父皇为何要将李念来历作为绝密,要让他住在皇宫,予其公子身份,将舜英嫁给他……
这可是知晓历史的后世之人,价值巨大,别的不说,就知晓后来历史这点,便可让大秦少走许多弯路,何况李念本身还十分有才能。
同时,这也是在保护李念,李念为后世人的来历要是被太多人知道,定会有人怀叵测之心,有的人会想要将之掳为己用,有的人会想取他性命。
像赵高、李斯这些人要是知道是李念在父皇面前揭说他们之过,从而让父皇疏远了他们,会不想除李念而后快?
至于李念从后世来的这个来历是否为假,扶苏认为他能想到的事,父皇必定早就想到,肯定已设法验证过。
扶苏心中思罢,向李念道:“未想妹婿竟有这般来历!只是如此说来,我等可算妹婿……先辈?”
其实这不可如此论,李念觉得他穿越到的这个大秦是一个平行世界的大秦,而不是他原本世界中历史上的大秦,所以实际算来,这世界的人算不上啥先辈、祖宗。
但李念不会这么去提,反而还要给始皇、扶苏等人加深他是来自这世界后世的这种想法。
因为,如果说自己是来自另一个世界,跟这世界大秦毫无关系,那他很可能不会被始皇等人看作自己人,反之,若是被始皇等人认为他是来自这世界大秦之后的后世,就会被认为是后世子孙,自己人。
非自己人和自己人的差别可大了去了!
李念回道:“有现在的秦人、齐人、楚人、赵人,才有后世的华夏之民,陛下和太子都是华夏先辈。”
听了李念回答,扶苏生出个古怪的念头:既然你是后辈,我们是先辈,那你和我称兄道弟,父皇将舜英嫁给你,岂不是乱了辈分?
但扶苏想了想,从辈分上的确是先辈和后辈,将舜英嫁他,是先辈嫁给了后辈,可漫长的两千多年时光过去,即使原本为一族人,也可嫁娶,何况他们应当和李念并非同一族。
扶苏又好奇道:“妹婿既来自后世,那后世是何等模样?是哪个王朝治世?那刘季和项籍,最终是谁得了天下?”
李念回道:“后世与现今大秦大为不同,如衣食住行,在衣这方面,我华夏大多数人已不缺衣物,也无须等到年节时才购置新衣,时常便能购买,衣物破旧后,有些人甚至懒得缝补,会直接丢弃,再重去买新。”
这番话让扶苏对后世有了初步的认识,后世之国必胜过现在的大秦,大秦可做不到大多数人不缺衣物。
且后世人衣物破旧后都不缝补,直接丢弃再去买新,哪像他所看到的大秦子民,一年能买做一回新衣就不错了,有的人家可能要好几年才做一回新衣,并且一件衣物是祖传父、父传子、子再传孙。
像“一衣传三代,人死衣还在”的情况十分常见,且衣物破旧后哪舍得扔,都是缝缝补补继续穿,即使破烂得不行,也要想办法继续发挥其用途。
李念继续道:“再如食,不说每个人都能大鱼大肉,但一日三餐想混个饱足还是不难……”
等会儿,扶苏从李念话中发现了一点,问道:“妹婿,后世人都一日三餐?”
大秦现今可做不到百姓一日三餐,能稳定保证一日两餐都算非常不错,可听李念话里的意思,对后世人,一日三餐已是件平常之事。
李念点头道:“我华夏之民基本能做到,一般虽是三餐,早餐、午餐、晚餐,但有些人还会喝下午茶,吃夜宵。下午茶便是在午餐后,下午之时会喝些饮品,吃些点心,至于夜宵则是晚饭后,在夜晚时吃些烧烤、小吃。”
原来后世人还不仅一日三餐,吃的可能比三餐更多,那算下来,大秦完全没法和后世相比。
扶苏问道:“为何是我华夏之民基本能做到?”
李念道:“世界上某些国家战乱、饥荒,其等国内不如我华夏,我华夏之民能吃饱,能一日三餐,其等却未必。”
扶苏道:“看来后世之国也是一强国!”
李念道:“确是强国,为世界五大最强之国之一!”
这话让扶苏来了浓厚兴趣,在他本来的以为中,后世华夏应当是最强之过,可没想竟还有四个国家能同后世华夏并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