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与扶苏讲后世 (第2/2页)
扶苏问道:“后世华夏不是最强之国?还有四国能与之相比?”
李念道:“后世华夏虽强,却还非最强之国,其上还有鹰国。另外四国为鹰国、牛国、熊国、鸡国。这四国,以鹰国最强,便是华夏,也还差其一些,至于另三国,虽也不弱,却不如华夏。”
明白了,后世华夏是世界老二,只比那鹰国弱,却比其他国家强,这依旧让扶苏好奇,那鹰国是何方国邦,竟比后世华夏还强?
听了扶苏问题后,李念回道:“那鹰国位于玄洲(北美洲),与牛国同宗同源,本为牛国殖民、流放罪犯之处,后由于某些原因,移民到玄洲的牛国人萌生独立之念,不愿再受本土管辖,遂反叛独立,建立后来的鹰国。”
扶苏看过李念绘制的世界地图,知道玄洲在何处,没想到在后世,那里有世界第一强国,这鹰国和后世华夏之国的关系肯定不咋样,十有八九还有冲突矛盾。
难怪李念老想派人先去占海外之地,便是想抢鹰国先机,从两千年前解决掉的这个后世的麻烦。
其所言“海外之地,若大秦不占,便会为他国占领,海外之国借此发展,会对大秦不利”并非危言耸听,而是真在李念所知历史上发生过。
李念对这一直念念不忘,想必是后世华夏曾遭受过这些外邦、海外之国欺辱,且被欺辱得极惨,担心这种事会在此世大秦重演。
终于又解开了一个疑惑,可新的疑惑又源源不断冒出:后世华夏为何会遭受欺辱?被欺辱得有多惨?又是如何从一个被欺辱的国家变为世界老二?
见扶苏没再问,李念继续讲后世的“衣食住行”:“后世华夏之民不仅能吃饱,且食物种类也很丰富,时令果蔬、鱼虾牛羊,还有各种水果,对后世大多数人,每顿吃肉都不是难事!”
“但每顿食肉,在后世人看来属于不健康饮食,需要荤素搭配,要少肥肉多瘦肉,需精细。”
扶苏不知该说什么好,这些后世人呐,居然觉得每顿吃肉属于不健康饮食,而大秦的普通老百姓巴不得每顿能吃上肉,他们一年到头能吃到肉的次数,数都数得过来,真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由此也可见后世华夏富足,不仅能人人常有新衣穿,还能人人都有顿顿吃上肉,大秦与之相比……好吧,根本没法比!
“我华夏在后世也是知名的美食之国,有八大菜系,鲁菜、川菜、粤菜、江苏菜、闽菜、浙江菜、湘菜、徽菜,每大菜系都各有特点,如口味麻辣为主,粤菜以鲜香为主……”
“每道菜系的菜品极多,少说也有数千道菜品,在后世,一个人想吃八大菜系的菜,并不是件难事。”
光是听着就知道后世人吃喝上的讲究,难怪这位妹婿会自己在宫里做菜,感情是吃不惯大秦的饭食,所以自己动手改善一下。
“至于住这方面,后世若想有个简单的栖居之所,倒是不难,可要想入城住楼房,那便需很多钱,常要掏空一家人积蓄不说,还得背上负债。”
扶苏有些不理解,问道:“既然这楼房如此昂贵,那不买不住便是,为何非得要买?”
李念解释道:“一者、为了生计,后世与大秦现今不同,后世人主要以被人雇佣干活赚钱来维持生计,而在城中能被找到的雇佣活计更多;二者、后世成婚也常需男家有房,若在城中无房,少有女子会愿意嫁他为妻;三者、华夏自古以来的思想也让大多人想拥有一处属于自己的房子,租房居住哪有自己的房屋方便?四者……”
尽管对后面几条也很好奇,但扶苏更关注李念所说的第一条,他问道:“后世人以被人雇佣干活谋生,其等便不耕种乎?”
扶苏问这问,实际想问你们后世人都跑进城中给人雇佣干活了,没足够人种地,你们能产出足够的粮食供这么多人食用?
李念道:“在后世,有机械相助,无需多少人力,且有肥料、农药之助,作物也经改良,产量颇高,一人用机械耕种,能抵大秦百人、千人。”
“并且,后世种粮所获之利不及入城做工所得,自然会有很多人放弃在乡下耕种,转而入城受人雇佣做工。再者,后世人人都可读书识字,受过高等教育后,许多人也不愿再呆在乡下。”
扶苏点头道:“原来如此,少许人耕种便可提供充足粮食,其余民力自然会去往别处。”
李念继续道:“后世一般人住在楼房中,楼房便是两层或两层以上的房屋。后世楼房非以木建、非以石铸,而以钢筋混凝土搭建,一栋楼房常有数十层,一层之中又分多套房屋……”
扶苏挑眉道:“后世购买楼房之人,并非将这栋楼房全部买下,而是买得某一层中一套?”
这要是在大秦,他保准将卖楼的人判刑,将房屋分层,层再分套,然后一套一套的卖给别人,这不奸商吗?
他听闻李念说买楼房需要掏空一家人积蓄,还要背上负债,以为买的楼房是整个一栋,未想却是如此,看来这后世也不是处处都好。
李念道:“正是如此!那些房地产商哪可能这般有良心,不烂尾就算不错,后世有的购房者最终不仅没拿到房,还得继续交为了买房而背上的房债。”
听完李念所言,扶苏一脸不可思议,惊讶道:“房屋都不曾到手,为何还要还债?”
这是正常人也该懂的道理吧,货物没拿到手,凭啥继续交钱,这不妥妥地成了大冤种?
而且,楼房没建好,应去找建楼的人问题,怎得成了购房者的问题,让购房者继续还债,难不成购买楼房的后世人阻碍了楼房建好?
扶苏有些想不明白。
李念叹了口气,道:“此中原由一时难以说清,但确是后世存在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