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5章 光刻机巨头的诞生(第二更,求订阅) (第1/2页)
光刻机。
虽然在这个时代,光刻机还没有获得“超精密尖端装备的珠穆朗玛峰”的头衔,但是伴随着光刻机的发展,其对技术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了。
也正因如此,相比于十几年前的35家光刻机制造商,现在SEA只剩下三家光刻机制造商,一个是GAD公司,他设计制造出了第一台接触式光刻机,是世界最早生产光刻机的企业,依靠先发优势以及与蔡司公司的合作,始终都是这一领域内的强者,再就是蔡司公司——其凭借先进的光学技术杀入光刻机市场,并且击败一个个对手。
第三个则国王试验室,相比于前两者,他的技术优势更加明显,六年前,其与国际电子公司,也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跨国公司——IEC,成立了KIEC公司。
虽然KIEC是最晚入局,但是凭借着其在光刻机技术领域的深耕,使得其一进入这一领域,就成为其中的佼佼者。
两个月前KIEC推出了I线光刻机,半导体制造中使用特定波长近紫外光源的光刻设备,其核心特征是采用365纳米波长的汞灯光源进行曝光工艺。从而实现0.35微米的特征尺寸。
也正凭借着这一优势,让KIEC一跃超过GAD,成为新一代的光刻机制造商的王者。
不过,无论是KIEC,还是GAD都离不开永宁蔡司,毕竟,他是光学技术的王者,正因为三家各有各的优势,所以在细分市场领域,他们都有自己的优势。
但是又有谁能够满足于此呢?
至少对于KIEC的经理伊曼纽尔来说,他并不满足于现况,或者说,他还有更高的追求。
“我们要成为王者!”
在餐厅里,看着面前的两位客人,伊曼纽尔说道:
“这个王者,是摘取光刻机领域内的王冠。”
在说话时,他的目光依次投在张敬业——他是GAD公司的老板,还有永宁蔡司经理奥托的身上,这次邀请是他发出的。
“众所周知,伴随着光刻机的技术进步,它对光学、精密机械、电气、测控、材料等多个单项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是大量企业被淘汰的原因,诸多在光刻机中都需要被推向极致,才能满足其分辨率、套刻精度和产率三大指标的严苛要求,而技术方面的复杂性也使得光刻机制造的产业生态复杂,研发投入成本高、研发组织管理难度大。”
张敬业点了点头,他并没有说话,他很清楚现在光刻机的技术难题在不断的增加,研制成本也在增加。而GAD虽然是最早的光刻机制造企业,但事实上,他是三家公司中技术力量最薄弱的一家。
虽然他们推出了4800DSW光刻机,推动了半导体产业的爆发式增长,帮助多家公司实现1微米工艺量产,但是,在过去的几年间,新光源的研制中,一直落后于另外两家公司。
永宁蔡司有一流的光学技术,而KIEC则拥有国王试验室和IEC的技术支持,他的技术实力最雄厚。
“而且光刻机系统极为复杂,由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分系统组成,其中包括光源系统、光学系统、工件台/掩模台系统、自动对准系统、调焦调平测量系统、硅片/掩模传输系统、框架/减振/环境控制系统、整机控制系统等,包含几万个甚至十几万个零部件,实现了多项高精尖技术的融合。
在这种情况下,仅仅只是靠我们某一家公司单打独斗,已经越来越吃力,所以,我的想法是,我们三家公司进行合并!”
合并!
张敬业的心头一动,将目光投向伊曼纽尔,而奥托也看着他,问道:
“你指的合并是什么方式的合并?是并购吗?”
“就是正常的商业合并,我们三家组成一家合资公司,集中三家公司的技术力量,研制新一代光刻机和相应的光刻技术。”
看着面前的两位,伊曼纽尔用极其认真的语气说道:
“我们三家公司各有各的优势,GAD拥有最丰富的开发经验,擅长整体开发,而蔡司拥有最先进的光学技术,至于KIEC的优势是相关领域内的优势,如果我们可以完成技术上的整合,我相信我们会在短时间内完成新一代光刻机的研制。”
这一次,张敬业、奥托他们都注意到了伊曼纽尔提到的“新一代”,虽然并不清楚是什么,但他们意识到,KIEC肯定有了大动作。
就在两人思索时,伊曼纽尔又补充道:
“无论从任何方面来说,这都是一件好事,毕竟,我们在国际市场上还需要所面对的光刻机制造商,现在美国、德国的光刻机制造商也都推出了分步重复精缩投影光刻机,他们都实现了1微米的制程。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才能继续保持领先优势呢?”
面对他的反问,张敬业、奥托都陷入了沉默,他们当然知道现在市场竞争是非常激烈的,稍微想了一下,奥托最先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