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岁岁文学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 第321章:太子若败,吴王自降

第321章:太子若败,吴王自降

  第321章:太子若败,吴王自降 (第2/2页)
  
  名义上苏定方作为前线统帅,实际上大多军事部署,还是要通过李承乾这边。
  
  在军队改革方面,李承乾已经摒弃传统的指挥模式。
  
  更类似于后世的参谋作战体系。
  
  苏定方能节制其他兵马,但本部统帅也只有万人规模。
  
  其余兵力则是按照千人成团的方式进行。
  
  这也就意味着苏定方下面是十个千人团。
  
  而关于基层军官,大多数都是从讲武堂出来的。
  
  这就构成了现在李承乾兵力的骨架。
  
  不是不可以招募更多士兵,只是李承乾更倾向于职业士兵的作战方式。
  
  ——
  
  时间来到贞观十八年十二月初。
  
  这已经是年底了,天寒地冻的。
  
  吴王李恪那边,即便是说响应了,但以安州的情况,也没办法说直接动兵。
  
  更多时候,李恪得先把安州彻底掌控在手里。
  
  李世民虽有调动兵力平定安州的意思。
  
  但也要等到开春才行。
  
  这冬日行军,对于将士的损耗太大。
  
  一不小心,就会冻死在路上。
  
  相比之下,李承乾这边的军队就跟舒服了。
  
  首先是棉衣这块,大量的棉衣供应,使得将士保暖程度很高。
  
  而且军营提供了大量煤炭用以取暖。
  
  每日都还有热汤随便喝。
  
  这个时候的冬天还没那么冷,即便是下雪天,李承乾这边依旧会有保持操练的习惯。
  
  在这样的情况下,李承乾对于朝廷,自是保持了一定的优势。
  
  ——
  
  长安宫廷。
  
  李治再次秘会武曌。
  
  李治身着一袭素色锦袍,神色忧虑,在庭院中来回踱步。
  
  武曌身着淡蓝色宫装,莲步轻移,悄然走到李治身旁,微微福身,轻声说道:“观晋王之色,莫非为太子与吴王之事烦忧?”
  
  李治抬眸,见是武曌,微微点头,长叹一声,道:“媚娘,今朝堂大乱,太子举兵,吴王响应,父皇为此忧心忡忡,我心亦烦闷不堪。此局势如此繁杂,实不知当如何应对。”
  
  他现在感觉自己很无力,什么都参与不进去。
  
  李治想要的是太子位,自然不可能说去帮助太子。
  
  先前站在太子那边,不过是为了博取父皇的好感,表达自己没有夺嫡的想法。
  
  现在的局面,还去给太子说话,那就是谋逆了。
  
  武曌目光闪烁,眼中透着聪慧与野心,低声道:“晋王,此乱世也,然亦为晋王之机缘。太子与吴王叛乱,朝堂震动,恰是晋王展现才略,博陛下青睐之时。”
  
  李治面露疑惑,问道:“媚娘,此言何意?我又能何为?”
  
  武曌凑近李治,压低声音说:“晋王,今陛下最忧战事,晋王可主动请缨,为陛下分忧。向陛下建言,可遴选一批年轻将领,悉心训之,以为后备,随时听候陛下调遣。如此,既能示晋王对陛下之忠,又可使陛下见晋王之担当与才具。”
  
  一句乱世,实际上武曌是想让李治得到兵权。
  
  没有兵权,什么都不是,就只能眼巴巴看着。
  
  拿到兵权,才能参与进去,表现自己。
  
  李治思索片刻,又道:“然我从未统兵,贸然请缨,父皇肯应允否?”
  
  虽说是挂着金吾卫大将军的牌子,可金吾卫只是负责长安城中的治安,这跟行军打仗,完全是两码事。
  
  武曌轻轻一笑,说道:“晋王,虽未统兵,却可显谋略见识。晋王可私下搜集各方军情,详加剖析,呈与陛下一份战事分析及应对之策。陛下必见晋王之用心与才华,纵不让晋王统兵,亦会对晋王另眼相看。”
  
  现在的情况就是,太子要是赢了,晋王自然是跟太子位没了关系。
  
  所以这就不在考虑中了。
  
  真正要考虑是,在朝廷平定太子叛乱后,怎么才能更好的夺取空缺的太子位。
  
  李治眼中燃起一丝希望,又有些担忧地说:“若我如此行事,魏王岂不认为我在争权夺利,从而不利于我?”
  
  不怪李治不忌惮,现在的魏王,可是比他强多了。
  
  不说五姓七望的支持,且就先前征战高丽的那五千兵马,父皇那边可还没有收回。
  
  武曌目光坚定,看着李治说:“晋王,乱世之中,不争则已,争则需果敢。今太子与吴王已失陛下信任,其他皇子各怀心思。此时,晋王若能挺身而出,为陛下排忧解难,乃顺应天意。况且,晋王只需一心为陛下和大唐着想,行事光明磊落,又何惧他人非议。”
  
  她比李治看得清楚,现在已经不是得罪不得罪魏王的事了。
  
  要争,怎么不可能不得罪。
  
  况且这里是长安,武曌认为李治是太过忌惮魏王了。
  
  魏王的五千兵马又不在长安城中,五姓七望在长安城内的势力也就这样。
  
  而李治管辖金吾卫,这可是正儿八经的两万余府兵,且随时能在长安城内调动万人。
  
  实际上来说,比之魏王,晋王其实优势更大。
  
  只是这一点,李治自己没有意识到而已。
  
  权势是一方面,兵权又是一方面。
  
  有陛下在上面压着,又何必去害怕魏王呢。
  
  李治微微颔首,神色逐渐坚定,说道:“媚娘所言极是。只是这战事分析,我一人恐难成,尚需有人襄助。”
  
  武曌微微欠身,轻声道:“晋王,臣妾愿为晋王收罗情报,助晋王一臂之力。”
  
  李治感激地看着武曌,说道:“媚娘,得你相助,实乃我之幸事。若我能在此中有所作为,必不负你心意。”
  
  武曌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说道:“晋王,事不宜迟,我等这便着手准备。”
  
  与此同时,长安太极殿内,李世民高坐龙椅,面色凝重,下方文武大臣们交头接耳。
  
  李世民开口道:“诸卿,太子与吴王相继作乱,如今局势危急,尔等可有良策?”
  
  房玄龄道:“陛下,太子与吴王互为犄角,确是棘手。”
  
  “然太子李承乾据洛阳,乃心腹大患。”
  
  “若平太子,则吴王自降。”
  
  李世民点点头。
  
  吴王李恪那边有几斤几两,他还是很清楚的。
  
  整个安州的兵力,也就两万人。
  
  听上去不少,实际上这跟太子的五万精锐完全是两码事。
  
  他也懂得吴王李恪的心思,无非是觉得太子可能会赢,提前进行站队而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