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雍正大喜,给弘历十万银支持! (第1/2页)
《京师新报》的确已经广泛引起了许多王公大臣的注意,不单单是怡亲王。
“皇上,这老二十一的《京师新报》再这样办下去,恐泄露太多秘事啊!且上面所载之事,很多都虚实难辨。”
“您就放心让年轻的老二十一,策动许多落魄文人与无知庶民,如此妄议朝政,而不怕将来,让其反噬我大清统治基业?”
翌日。
弘历在勤政亲贤殿东书房见习政事时,就听见,奉命在内廷行走的老三诚亲王允祉,于雍正面前提起这《京师新报》。
弘历知道,老三明着说不放心允禧办这《京师新报》,实际上不愿意看见这报纸由允禧操控。
这让弘历不禁皱眉,暗想这老三也是个保守派!
但弘历没想到的是,雍正没有因此申饬老三,而因为也对这新兴事物抱有警惕,而颔首说:
“这《京师新报》可以引导舆论是事实,也的确让人担忧会不会适得其反。”
不过,雍正说到这里,又道:“但昨日,老十三也跟我提过一句话,那就是舆论物议,也是战场,我们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去占领。”
此时,弘历听雍正这么说,不禁嘴角微扬起来。
但老三这里则大惊失色,随后一脸郁闷地摊手皱眉说:“这天下哪里有什么敌人,谁又敢与我大清朝廷为敌?左右不过是有些内斗嘛!”
“皇上您只要一直持正严明,那些想挑起内斗的人就翻不了天。”
老三补充说道。
雍正突然伸手指着老三:“你休要这么说!”
“哪里就没有敌人?”
“只要有所主张,就会有相应的敌人!”
“而且,敌人就在我宗室和八旗内部,甚至还非常嚣张!”
雍正非常严厉地说道。
老三只得低首:“皇上圣明,令臣幡然醒悟!”
“三哥,你谨小慎微是有的,但就是不及十三弟明白,所以,这事,你也别再多言了。”
“你要是真不放心这《京师新报》,不放心老二十一,就先去跟老十三商量商量,拿个主意出来,然后再来见我。”
雍正给允祉出了个难题。
因为,让允祉去跟老十三允祥商量,比要了他老命还难受。
但弘历对此不得不承认的是,雍正的确更信任老十三,也更清楚老十三才是真的公忠体国。
这也算是雍正的明白之处。
即便他对《京师新报》这种新事物也不是很放心,但分得清谁说的更有道理。
当然,雍正自己也的确不怎么舍得用化名在《京师新报》上发表自己的言论。
“别在那里偷笑了,过来吧。”
雍正这时瞅了东书房的弘历一眼,而在正殿内说了这么一句。
弘历也就来到了雍正面前。
雍正端起一杯茶来,呷了一口,随后就笑着看向弘历问:“那句舆论战场,我们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占领的话,你是怎么想到的?”
“儿臣是看明朝史料后,领悟到的。”
“明朝市井皆言众正盈朝的时候,居然正是其国力衰落之时;而言权奸当道时,却反而兴利除弊、走向中兴之时。”
“这就不得不令人好奇,正如明人王锡爵自己所感慨的那样,到后面,庙堂支持的,民间物议舆论就必反对;而庙堂反对的,民间物议舆论就必支持。”
弘历这里说着的时候,雍正频频颔首。
他也是常读明朝史料的人,对此很清楚,而因此补充说:“这是朋党已经壮大到市井百姓里也有其同党的时候了。”
“阿玛说的是,但人只要有所主张,有利益相争,那必然就会有党。”
“为一乡之利而争取的同道中人,称作乡党。”
“只为士绅之利争取的同道中人,则为士林之党。”
“只为朝廷尽忠,为社稷,为天下苍生谋万世太平的真君子,也会因为共同拥护与劝谏君王持正,而成为忠君之臣党!”
“故以儿臣愚见,只要一群人是为大多数人的利益而争,那便是大公无私,乃真正可用之党。”
弘历说到这里,雍正却突然在弘历面前笑了笑:“可我大清满人不是大多数,汉人才是大多数。”
弘历了解雍正是想做中国皇帝,才敢这么说,要不然,他也不会开这个口。
他也清楚,雍正现在提到清朝的特殊性来反驳自己,明显是已经赞同了自己的想法,只是为了考察自己,看自己是一时读书读到起了书生之见,还是真有自己的成熟见解,所以才提到清朝的特殊性。
且说,在历史上,真有清朝八旗贵族子弟接受汉学教育到忘了自己大清特殊性的情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