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岁岁文学 > 家父雍正,我是乾隆? > 第一百九十七章 雍正大喜,给弘历十万银支持!

第一百九十七章 雍正大喜,给弘历十万银支持!

  第一百九十七章 雍正大喜,给弘历十万银支持! (第2/2页)
  
  比如,乾隆朝名将兆惠就曾在乾隆面前吟诵“不教胡马度阴山”来表明自己志向,而被乾隆申饬,说他是不是忘了自己就是胡人。
  
  所以,对八旗子弟也很熟悉的雍正,自然也会怀疑弘历是不是存在接受汉学教育到忘了自己是旗人的地步,还是真的有格局更高的见解。
  
  弘历则在这时回答说:“按族别分是这样的,但按阶层分不是这样的。”
  
  雍正道:“说下去。”
  
  弘历却在这时先拱手:“那儿臣有不对之处,还请阿玛恕罪且指正。”
  
  “自然,这里没有别人,你我父子之间,也该更清楚彼此才是,尤其在大是大非面前,朕若不纠正你,将来遗患无穷!”
  
  雍正很认真地点头说道。
  
  “您说的是。”
  
  “而以儿臣愚见,权贵官僚阶层,无论满蒙汉,第一诉求都是吸食民脂民膏,所以,他们其实是一个阶层的,我爱新觉罗家能入主中原,也正是因为彼此在这方面一致。”
  
  弘历说道。
  
  雍正皱紧了眉头,但也还是笑了笑说:“你这话虽说的直白,但也的确是这个道理。”
  
  “底层旗人和底层民户,按照这种划分方式,自然也是一个阶层,都是需要拿自己的血汗奉养权贵官绅的。”
  
  “故而,亲不亲,阶层分,真要天下为公,就得以底层旗人和底层民户为本,如此,才能让大多数人承我大清之恩,延我大清之国祚,使我大清真正能实现各族合一,为而成为真正的中国之朝!”
  
  弘历如此说后,雍正站起身来,伸手指着他笑道:“你没有白读明史,但知易行难,可别半途而废!”
  
  “阿玛教诲,儿臣谨记!”
  
  弘历为此回了一句。
  
  他清楚雍正是深谙华夏文明规则的,正因为此,他才决心做中国皇帝,而接受弘历这一番说辞,且不用弘历多言,就明白弘历的意思。
  
  雍正这时也不由得感慨说:“不过,明史也的确当好好读啊,也当好好修,正如你自己所领悟到的一样,不能简单的根据当时的物议去明辨忠奸,嘴上说的忠奸也不能和心里想的一样。”
  
  “阿玛说的是,明史得修,得认真修,还得长期修。”
  
  弘历附和道。
  
  雍正回头看向弘历,笑着问:“为何要长期修?”
  
  “不同时候,需要让天下人看见的明史不一样,自然要长期修出不同类型的明史书籍。”
  
  “整肃朝纲时,要让天下人看见的明史不一样,教化人心时,让天下人看见的明史又不一样。”
  
  “另外,不同人,得让他们看见的明史也不一样,帝王需要看见可以通鉴的内容,士民需要看见礼崩乐坏的后果。”
  
  弘历回道。
  
  雍正睥睨了弘历一眼,随后露出若有所思的样子来。
  
  “很好!”
  
  突然,雍正拍掌点首,道:“你比朕还想得深远,盛世当修史,也当多修!”
  
  接着,雍正又对弘历说:“你三伯的话,你刚才也听见了,《京师新报》还是让很多王公大臣担忧乃至抵触,要是借此控制舆论没那么简单。”
  
  “儿臣想着,不论有多少王公大臣担忧乃至抵触,只要《京师新报》,能够慢慢影响,乃至主动招揽一批王公大臣参与撰稿,成为特别邀约的评议朝政者,那就能巩固《京师新报》的地位,而使之成为推行新政时统一内外认知的利器。”
  
  “让一些德高望重的王公大臣,因从《京师新报》得到厚礼乃至名望,他们自然会反为《京师新报》所制,而为之能存在,主动为新政摇旗呐喊。”
  
  “比如,儿臣就打算邀请十七叔、马齐、隆科多、张廷玉、先生朱轼这些满汉王公大臣成为特邀撰稿人,重金聘请他们每月给《京师新报》写文章评议诸政。”
  
  弘历这时提出了打算通过《京师新报》形成一个利益集团,而使《京师新报》不会变质,也不会在将来被轻易取缔。
  
  雍正也因为可以用“惠清居士”的名义,通过《京师新报》表达自己的看法,而很愿意看见有支持王公大臣跟他一起用这种方式为新政张目,便点头说:
  
  “很好,既如此,朕出内帑十万两给你和允禧,你们想办法多邀请些朝中大臣在上面发表自己的高论,省得只有朕一个人在上面说话。”
  
  “嗻!”
  
  弘历大为欣喜,这让他可以给要邀请的王公大臣给出更高的稿费,进而收买这些人。
  
  他相信,许多王公大臣会受不了这里面的诱惑的,尤其是马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