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不值得称道 (第1/2页)
不仅他们争论得面红耳赤,其他宾客同样不甘示弱。
毕竟,这些富家子弟和商贾花费巨资来到此地,并不仅仅是为了满足感官享受。
毕竟这是帝都,若仅仅为了那种事情,别说是在流晶河,就是在挂着红灯笼的每条街巷,也都有其他地方难以企及的顶级佳丽。
若只是为了这种简单的目的,实在没必要如此大费周章,因为他们并不缺女人。
所以,这样的环境让这些贵族子弟们更加投入、更加用心。
很快,陆续有人高呼,有的惊喜,有的炫耀。
“写完了!”
“我也完成了。”
“老夫也有了拙作。”
于是,有侍女穿梭于宴席间,将各位宾客的作品一一收集,送至司理理处请她现场点评。
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司理理,也不由自主地微微感到紧张,同时充满期待。
等到侍女们将诗文呈上,司理理开始逐一点评,但看得越多,她的脸色越显平静。
要知道,司理理能够成为京都第一才女,自然是因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本身也有深厚的文学功底。
因此,对于这些普通水准的作品,她完全不屑一顾,甚至认为这些打油诗级别的东西连再看一眼都不值得。
她的神情变化自然逃不过众人的眼睛,顿时明白,先前这批作品完全不合格。
“理理姑娘果然不负才女之名,那些平庸的诗词根本无法入她的眼。”
刑部员外郎的小儿子苏文感叹了一句,引来了同桌友人的附和。
“确实如此,理理姑娘才华横溢,琴棋书画无所不通,绝非那些庸脂俗粉可以比拟。”
“唉,我想以笛子为题作诗,但左思右想,竟是一句也想不出来。”
“徐兄不必气馁,我也只是勉强凑了一两句,不知该如何继续。”
“咦?你们快看,那个小公子居然开始写字了!”
突然,有人注意到楼上雅间里的李旭,竟然亲自拿着毛笔,在宣纸上奋笔疾书。
李旭动作卿缓,腕间的起落像是在书写某种重要的东西。从旁观者的角度看,那分明是一首诗的模样。
周围的人渐渐察觉到这一举动,议论声随之扩散开来。“瞧瞧,那小子是不是在写诗呢?”“哈哈,真是如此?他还不到十岁吧,会写些什么呀?”“别急着说是童趣之作,背诵默写都不算数。”
尽管李旭穿戴考究,且大方出手租赁上等房间,但厅内之人大多有自己的矜持。即便有人单纯来寻欢作乐,也未必愿意卿易示弱。然而,面对这个少年,他们并未过多畏惧,毕竟身份与地位摆在那儿。
李旭毫不在意他们的态度。多年皇家教导让他练就了一手流利的行书,字迹既潇洒又成熟。当他完成一首七言诗后,示意侍从稍晾干墨迹,随后交由门口等候的侍女传递给司理理。
侍女接过诗稿微微鞠躬,双手奉至司理理手中。这一过程引起了更多关注,人们的议论更加热烈。“快看,这孩子真写了,还直接递给了司理理姑娘。”“不知道写了啥,莫非真是儿戏之作?”“嘿,小鬼,把你的作品念出来给我们听听!”“没错,既然你这么自信,何不说出来让大家评评?”
笑声中,质疑渐渐转为疑惑。“咦?看看司理理的表情!”“该不会是震惊吧?”“难道她见到的是谁的诗?”“刚刚只送来了那个孩子的作品……”
司理理迅速调整状态,扫视四周后再次展开诗卷,清了清嗓子。顿时,整个场地鸦雀无声。“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声音落下,全场先是一片沉寂,随即爆发出一阵赞叹。“精彩!”“好诗啊!”“不仅诗句优美,还将两个典故巧妙融入其中!”“不仅仅是典故,这‘沧海珠泪’‘蓝田玉烟’的描写更是精妙绝伦,画面感十足!”“各位,我认为最后一句堪称经典:‘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必定流传千古!”
一时之间,周围的人纷纷夸赞不已。
在这地方的,大多都以风雅自居,至少也想显得风雅。
所以即便有些人并无鉴赏能力,听到朋友盛赞,也会随声附和,装模作样地称赞几句。
不过很快有人察觉到异样。
“等等,各位可曾忘记,这诗是谁所作?”
“哎呀,对呢,刚才那是流云居那个孩子写的诗,然后理理姑娘听完后陷入沉思,接着”
“嗯?”
“莫非,这首诗竟是出自那个孩子之手?”
“绝不可能!怎会如此!”
“那孩子年纪尚小,怎可能写出这般绝妙的诗句!”
“”
质疑声此起彼伏,流云居里,赵高冷眼看着那几个出言讥讽的人,仿佛要把他们的模样深深印在脑海中。
李旭却毫不在意,反而拍拍赵高的肩膀:“老赵,莫要放在心上,这些人不过是凡夫俗子罢了。”
他可不是勉强挤出笑容,实际上心里已经喜不自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