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岁岁文学 > 大明世家五百年 > 第234章 寒门入仕法令

第234章 寒门入仕法令

  第234章 寒门入仕法令 (第1/2页)
  
  在第二日后的大朝会上,在大多数朝臣懵然的状态中,六部尚书等齐齐上书,请求下发寒门法令,将政治资源向寒门士子开放,以使更多因为缺乏学习资源而埋没的天才,能够鱼跃龙门,为朝廷效力。
  
  大多数人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都知道这是吏部尚书蹇义等人输了,他们心头有无尽的好奇,却不得其解。
  
  朝廷做出了向寒门倾泻资源的政策,但如何倾泻、倾泻多少,却依旧值得商榷,这三年的争执,早就将当初最开始的政策想法,改了个面目全非。
  
  皇帝将这件事交给了礼部尚书郑欢、户部尚书李显穆以及内阁去负责,这个举动更是让朝野确定,寒门法令的通过不是一场政治妥协,而是心学的大获全胜,因为这件事彻底主导在了心学派系手中。
  
  等到又过了数日,南京之事才彻底传到京城,以一种极快的速度传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到这时,大多数人才知道为何朝廷之上突然有了堪称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一件谈论了两三年都定不下的事情,突然被定下了。
  
  ……
  
  礼部。
  
  李显穆和郑欢在尚书房中一边饮茶,一边商议着皇帝派下的差事。
  
  “向寒门倾泻资源,要有个简单的章程,明达你肯定已经有大概得思路了。”
  
  李显穆想了这么多年,自然有完整的思路,缓缓道:“我们之前就说过,科举资源局限于举人,进士肯定是不能放开,科举这方面,就按照先前的想法去做。
  
  我觉得除了科举,主要还是学院方面,要在各省府中,从那些寒门子弟中,挑选那些天资真的出众的人,然后由朝廷大致负担他的学费以及生活费,大多数人读不下去,主要就是没有钱。”
  
  郑欢踌躇道:“可这样的话,会不会导致朝廷开支变得太大,毕竟谁也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半大小子、吃穷老子,况且这些孩子都是家中的劳动力,让他们不种地的话,怕是他们家中不同意。”
  
  郑欢说的都是现实,在大明朝想要搞义务教育是绝对不可能的,生产力不发展,不让人口从土地的束缚中脱离出来,中国这片土地上,就永远都是脆弱的小农经济社会,那任何和小农经济社会不配套的上层建筑,都是空中楼阁。
  
  到了现代中国,义务教育普及之后,尚且有很多家庭因为无法负担而让孩子辍学,何况大明呢?
  
  李显穆也觉得有些沉重起来,沉声道:“你说的我都知晓,我们不是神仙,不可能真的将每一个天才都从泥土里面挽救出来。
  
  我们只是要给天下寒门读书人一个希望。
  
  所以考核要严酷一些,比如这个月入学,水平只能背得下大学一本书,那一个月后考核,必须将论语全部背下,正确率要八成以上,用这种方式来筛选真正的超级天才。”
  
  郑欢有些震惊,“明达,按照你的想法,这可就没几个人能过得去了,有这种天赋的人,科举怎么都能中个二甲前几名,甚至一甲了吧。”
  
  “人再多,朝廷供养不起,自然要优中选优。”李显穆缓缓握紧了拳头,“我们选的本就是天才,那些天资平庸的寒门子弟,读一辈子书也中不了举,与其浪费时间,不如早早认识到自己的平庸,去另谋生路。”
  
  郑欢闻言叹口气,“你说的也对,那些皓首穷经一辈子,结果只能中个童生或者秀才的,只能连累家人,还不如早早去当个私塾先生,至少能混个温饱。”
  
  李显穆点点头,又迟疑道:“你说寒门法令中,要不要将一部分胥吏向他们开放?”
  
  胥吏!
  
  郑欢神色严肃起来,在大明朝,胥吏是个相当特殊的生态,任何和胥吏有关的事情,都不容小觑。
  
  按照现代的说法,一个县里面,除了书记、县长以及极少数几个官员外,其他所有的都是吏。
  
  这些胥吏世代相传,在县里权势很大,甚至大多数县令都要看他们眼色行事,否则一个不慎,就会被这些胥吏坑死。
  
  从大明官方来看,对胥吏是嫉妒的歧视,朱元璋就明确说过:“科举初设,凡文字词理平顺者,皆预选列,以文激劝。惟吏胥心术已坏,不许应试。”
  
  在底层生活了二十年的朱元璋,对胥吏的评价是心术坏,不允许他们入仕,这个评价可以说很中肯,古今中外的世袭县城婆罗门就没有好东西。
  
  但坏到明清这样的依旧少见,李祺和李显穆讨论过这个问题,认为关键在于缺乏监管,大明朝对官员的监管很严厉,但是对真正掌握帝国的吏员监管却很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